和人苇花

葭菼迷河曲,高秋一番荣。

齐纨张野白,楚练照川明。

不夜月长皎,踰时雪未晴。

万仙霓帔合,千亩玉苗生。

漠漠波澜偃,茫茫沙碛平。

际空盐海竭,垂地塞云横。

日暖鸥无色,风高鹤有声。

逢君得嘲赋,岂愧束薪并。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芦苇和荻草在河边交错,秋天又迎来了一轮繁荣。
齐地的白色丝绸铺展在田野,楚地的洁白细绢映照着河水明亮。
夜晚不再漫长,月亮皎洁如昼,积雪还未消融。
众多仙子身披霓裳,千顷田地中的玉蜀黍生机勃勃。
水波平静,广阔的沙漠平坦无垠。
天空中盐湖干涸,地面上边塞的云层低垂。
阳光温暖,海鸥颜色淡去,大风中鹤鸣声声。
遇见你我能作诗嘲讽,怎能比不上捆束柴薪的才情。

注释

迷:交错。
高秋:秋天的晚期。
一番:一轮。
齐纨:齐地的白色丝绸。
张:铺展。
楚练:楚地的洁白细绢。
川明:河水明亮。
不夜:夜晚不再漫长。
皎:皎洁。
踰时:超过一段时间。
雪未晴:积雪未消。
霓帔:仙女的霓裳。
合:聚集。
玉苗:玉蜀黍。
生:生长。
漠漠:广阔。
波澜偃:水波平静。
茫茫:无边无际。
沙碛平:沙漠平坦。
盐海:盐湖。
竭:干涸。
塞云:边塞的云层。
横:低垂。
日暖:阳光温暖。
鸥无色:海鸥颜色淡去。
风高:大风。
鹤有声:鹤鸣声声。
嘲赋:嘲讽的诗篇。
束薪:捆束柴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河畔的景象,葭菼(一种水草)在河曲中迷漫生长,秋高时节万物一番荣盛。诗人运用齐纨、楚练等意象,以白色和明亮的特质形容自然之美。不夜的月光长久地照耀着大地,而此时的雪花尚未完全消晴。仙界的云帔似乎与万亩玉米苗相合,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展现河流波澜不息、沙碛宽广平坦的画面,以及盐海和塞云的壮丽景象。日光温暖之中,水鸟无需鲜艳装扮,而在风高之际,鹤鸣声声,显得格外突出。

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相逢时,得到鼓励和启发,能够写下不错的赋语,对此感到欣慰,不必羞愧于平日的微薄才能。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的喜悦与自豪。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之美二贫诗

君子尚仁义,宝用为身资。

其人苟不贤,富饶亦胡为。

所以回宪徒,不厌糠与藜。

当时万金产,令名传者谁。

之美初解褐,为吏长河湄。

月得数斗禄,仅足供饘糜。

谓言家无宝,不必修藩篱。

囊衣不自暖,乃为偷意窥。

穿墉入其室,探取无纤遗。

从事借之带,同列乞其衣。

日高服未具,不敢踰门畿。

萧条四壁寒,独立空自嗤。

援毫引幅纸,书作二贫诗。

上言运命邅,温饫无时期。

下嗟职事劳,旧学日以隳。

乃知贤者心,不独忧寒饥。

壈坎虽益多,志业终无衰。

我实甚贫者,视君犹白圭。

行年三十馀,碌碌无佗奇。

庇身太学官,旦夕唯盐齑。

读君二贫作,我事借君词。

君诚士林秀,不免青衫卑。

满腹岂无才,抱蓄未有施。

不用固为小,用之活蒸黎。

如君有此富,岂必藏珠玑。

财贫非道贫,已矣何嗟咨。

形式: 古风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其一)舟中夜坐

风柳动萧疏,寒星浸寥落。

中宵四寂然,时有游鱼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都门路

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

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

形式: 古风

和之美河西列岫亭(其一)

秋山对疏牖,羁客倦登临。

雨后岚光活,晴初落照深。

素波明别浦,赤叶照衰林。

伫目寂无语,何人知此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