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中朝的凤凰和鹭鸟自然展翅飞翔,怎能相信边境的琐事会牵动它们的心弦。
大家都惊奇于书生竟然能洞察一切,就像勇猛的将领也能谈论诗文。
我自嘲射箭并非因臂力惊人,如同射猎鹞鹰时常想念驰骋疆场的日子。
看你那修长的身材最适合学习,定然如留有胡须的羽翼般超越众人。

注释

鸾鹭:古代比喻贤臣或显贵之人。
边隅:边疆地区。
执鼖:古代官职名,此处比喻处理琐碎事务。
书生:读书人。
骁将:勇猛的将领。
穿杨:形容箭术高超,能射中杨树上的叶子。
猿臂:形容臂力过人,像猿猴一样有力。
马军:骑兵。
长身:身材修长。
髯羽:留有胡须的人,这里可能暗指有威望或才华出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子由的赞美之词。首句“中朝鸾鹭自振振”通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和谐而又活跃的氛围,表明朋友之间无需过多忧虑边疆之事,展现了诗人希望内外平安的心愿。

接着,“岂信边隅事执鼖”则是说对边关之事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有如子由这般才华横溢、武艺超群的人在。这里的“书生能破的”、“骁将解论文”既强调了子由的学问和文学才能,也映射出其军事才干。

中间两句,“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则是诗人对子由武艺的赞赏。猿臂是一种力大无比的形象,而“穿杨”则暗指箭术超群,通过否定性的表述,强化了子由武技高超的事实。

末尾两句,“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更是对子由的形象和才能给予高度评价。“长身”指的是子由的仪表非凡,“堪学”则是说他的才华可堪大用。而“定如髮羽”中的“髮羽”意指古代勇士的装扮,意味着子由不仅有文采,更有武功,在诗人看来,他必将超越他人,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才艺与形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无限期待。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

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竹?

野人献竹?,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

鸱夷让圆滑,混沌惭瘦爽。

两牙虽有馀,四足仅能仿。

逢人自惊蹶,闷若儿脱襁。

念此微陋质,刀几安足枉。

就擒太仓卒,羞愧不能飨。

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渼陂鱼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悽,红鳞照座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从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倏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