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全世界的人都称赞邺地的瓦片坚固无比,哪怕只有一片也价值百金。
谁曾想,贤德的王夫子竟然亲自采集了临潼绣岭的石材。
经过烈火炼制,石材依然蕴含着泉水般的温润,凭吊秦朝遗迹时不禁泪流满面。
我将这些石材封存起来并无他用,最近打算效仿古人从军入伍学习班超的榜样。

注释

邺瓦:古代魏都邺城的特产瓦片,以其坚固著名。
百金颁:极言其珍贵,价值相当于百两黄金。
王夫子:对有学问、品德高尚之人的尊称。
临潼绣岭山:指临潼地区著名的山脉,可能含有石材资源。
经火:经过高温烧制。
吊秦:凭吊秦朝的历史遗迹。
封题:密封并标记。
从戎:从军,加入军队。
拟学班:模仿古人事迹,如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古人好事求全、不惜重金求购物的讥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自然之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于珍贵物品的追求与炫耀,但这种追求往往失去了物品原本的价值意义。

接着,诗人转而赞美“好事王夫子”,这里的“好事”指的是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真诚追求,而非世俗的虚荣。王夫子的形象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真正欣赏者。

"自采临潼绣岭山" 表示诗人自己更愿意亲近自然,寻找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美丽之物。这也反映出苏轼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他倾向于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即使是经过高温烧制的物品,也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泉脉”,这象征着历史的印记永存。而“吊秦”一词,暗示了对古代秦朝文明的怀念和哀叹。

最后两句"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然,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想要远离战乱,向往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以便专心于自己的艺术修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苏轼对于艺术、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个人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竹?

野人献竹?,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

鸱夷让圆滑,混沌惭瘦爽。

两牙虽有馀,四足仅能仿。

逢人自惊蹶,闷若儿脱襁。

念此微陋质,刀几安足枉。

就擒太仓卒,羞愧不能飨。

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渼陂鱼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悽,红鳞照座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从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倏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形式: 古风

淩虚台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子由苦寒见寄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

庙谋虽不战,虏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

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