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银屏梦入江南远。桃花落尽无人管。何处避春愁。

小红楼上楼。钿尘飞不住。惆怅芳骢去。

才隔一重帘。便同千万山。

形式:

鉴赏

这首《菩萨蛮》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幽深而感伤的画面。开篇"银屏梦入江南远",以银色的屏风为背景,暗示主人公在梦中游历遥远的江南,画面意境深远。"桃花落尽无人管"则借桃花凋零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更增添了愁绪。

"何处避春愁"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春愁无处可逃的无奈。接下来的"小红楼上楼",通过"小红楼"这一精致的意象,描绘了主人公登楼远眺,试图逃离春愁的场景,但愁绪却如影随形。

"钿尘飞不住"中的"钿尘"可能指的是女子的首饰或妆粉,这里形容主人公心中的思绪纷飞,难以平静。"惆怅芳骢去"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芳骢"即美丽的马,这里喻指美好的时光或心上人,离去让主人公更加惆怅。

最后两句"才隔一重帘,便同千万山"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表达出主人公与所爱之人虽然仅有一帘之隔,但在情感上却仿佛相隔千万重山峦般遥不可及,突显了离别后的深深思念和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愁中的孤独与失落,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风流子(其一)

脆弦调锦瑟,江南客、憔悴惜华年。

甚藏秋不住,琴心太窄,逢春欲避,带眼先宽。

更无奈、浮踪飘絮,雪浅梦逗芜烟。

听雨旧盟,伴鸥萍海,堕风新劫,骑蝶花天。

前欢浑无据,青衫泪,孤负多少婵娟。

一箧红吟蠹尽,俊语都删。

只绣佛量丝,心皈悟后,笺骚费纸,身坠愁边。

赢得玉箫声里,吹瘦词仙。

形式:

风流子(其二)

银屏谁记豆,江南曲、字字是相思。

镇艳宵三五,璇宫桂约,华年二八,镜槛苕姿。

殢人处、倚风吹凤,竹就月写乌丝。

忍俊不禁,口脂偷度,讳愁无奈,眉黛先低。

缃桃花边立,娇鬟亸,曾与密订芳期。

算只红鹦眼见,绛蜡心知。

怕误他万一,夜寒犹等,留侬再四,春晚才归。

肯负郁金堂上,海燕双栖。

形式:

碧牡丹

绣罢双鸾字。筝院靓,帘垂地。

倚镜妆慵,传出脸情眉意。多事啼鹃,又唤春愁起。

对离觞,总无味。画堂里,红烛销成泪。

惊心绿杨嘶骑。月冷秦楼,箫声如诉憔悴。

谁向屏风,写别程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形式:

玲珑四犯.梅溪体

镜里眉山,问收入江南,愁影多少。

绀唾痕乾,满地嫩苔都老。

一寸离恨天中,又度了、几番昏晓。

甚紫房、深锁春魄,尘满定情词稿。

蘼芜绿到销魂处,曾印凤鞋春小。

旧恩新怨浑难诉,更被银鹦恼。

还怕怯胆少眠,禁不得、夜寒花悄。

算此情除却,西楼凉月,没人知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