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其一)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

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

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

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卷《南华经》伴着一缕香烟,身处闲暇之处仿佛是仙境。
清晨竹叶沙沙声惊醒梦乡,白天花影移动使我忘却时光。
在杜曲自耕虽贫也感到快乐,如陶渊明般在柴桑安葬,死又何妨。
悠悠岁月已成过往烟云,只剩下满头白发见证沧桑。

注释

竹声:竹林中的风吹竹叶声。
杜曲:唐代地名,以田园生活闻名。
柴桑: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乡,象征隐居生活。
死何妨:死亡又有什么妨碍,表达豁达生死观。
头颅上雪霜:比喻白发,象征岁月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名为《偶成》。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阅读庄子哲学书籍时的境界,通过燃烧香料,心灵得到了净化,感到自己随处都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 这两句则写诗人在大自然中所获得的宁静与忘我,清晨被竹叶轻拂而醒,白天则是花影摇曳,让他沉浸在这种宁静中,甚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和对待命运的豁达。他通过自己耕作,虽然贫穷但也感到快乐;而面对死亡,他认为即使是简陋的丧葬,也无需过于担忧。

"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世事的看淡,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坦然接受。在他看来,所有的往事都已化为尘土,而他的头发如同白雪般渐渐变白。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享受自然、豁然于世俗纷扰之外的心境。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偶成(其二)

沉水烟销宝鸭香,山窝人在水云乡。

鱼非惠子同鱼乐,蝶化庄周并蝶忘。

心了固知身是寄,物齐宁与道相妨。

清明即是神仙界,不用丹炉炼玉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偶成寄王德甫

休休万事总归休,犹占青山对白头。

籁寂乾坤机落落,境忘身世梦悠悠。

孤云野水辽天鹤,明月清风露地牛。

此意不知谁会得,一声铁笛万山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方龙溪

欲扣玄关访偓佺,人间无路铁鞋穿。

琅邪旧约惊千载,嵩岳新来下二仙。

肯把丹砂分药鼎,便将白玉种芝田。

瓣香欲谢双岩过,却道龙溪合受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王南叟寓江乡

歌尽骊驹落日寒,相思无处问平安。

客愁白发三千丈,世路青泥百八盘。

夜月梅花频入梦,秋风菰米强加餐。

高山如故丝弦在,懒向旁人取次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