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李龄寿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禁烟时节野烟屯”,写出了清明时节,田野间袅袅升起的野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哀伤的氛围。次句“恻恻寒多独掩门”,通过“恻恻”和“独掩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寒意不仅来自天气,也源自内心的凄苦。
第三句“入夜雨声偏破梦”,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雨声打破梦境,暗示着诗人无法逃避现实的忧愁。第四句“一年花事暗惊魂”,以“花事”寓指人事变迁,春天的花开本是生机勃勃,但在此时却让诗人感到心惊胆战,暗含对过去一年人事凋零的感慨。
第五、六句“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直接触及清明的主题,描述了野外坟墓前的祭奠活动,以及诗人作为孤子,每年面对此景都会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泪水。最后一句“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战乱,如今回望,心中充满恐惧,不敢再轻易提及那段痛苦的经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离散和哀痛的深深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