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禁烟时节野烟屯,恻恻寒多独掩门。

入夜雨声偏破梦,一年花事暗惊魂。

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

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龄寿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禁烟时节野烟屯”,写出了清明时节,田野间袅袅升起的野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哀伤的氛围。次句“恻恻寒多独掩门”,通过“恻恻”和“独掩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寒意不仅来自天气,也源自内心的凄苦。

第三句“入夜雨声偏破梦”,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雨声打破梦境,暗示着诗人无法逃避现实的忧愁。第四句“一年花事暗惊魂”,以“花事”寓指人事变迁,春天的花开本是生机勃勃,但在此时却让诗人感到心惊胆战,暗含对过去一年人事凋零的感慨。

第五、六句“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直接触及清明的主题,描述了野外坟墓前的祭奠活动,以及诗人作为孤子,每年面对此景都会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泪水。最后一句“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战乱,如今回望,心中充满恐惧,不敢再轻易提及那段痛苦的经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离散和哀痛的深深反思。

收录诗词(5)

李龄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薄暮舟行白塔河

扁舟摇落日,极浦生明霞。

垂杨阴杳霭,柔橹声咿哑。

迢迢见归犊,隐隐闻啼鸦。

浣女缘曲岸,钓叟当圆沙。

溪风拂絺绤,汀月横窗纱。

吾羡张志和,泛宅为生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哀戴澧

岁在癸丑春二月,天狗堕地来朱方。

卓然有士年八十,姓戴名澧颀而长。

平生好学精篆隶,古文一册垂光芒。

踽凉宜入独行传,耻与流俗相低昂。

忽闻城陷泪横臆,灭寇无术心回遑。

呜呼彭咸古来有,誓往从之归帝乡。

招魂祭葬衣冠在,翩然披发下大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阻风登燕子矶

大风掣水水尽飞,阳侯出波阻我归。

况复远山衔落日,轻舟急系燕子矶。

燕子矶前一片石,危亭下瞰江水白。

神禹万古开洪荒,蛟龙千里藏窟宅。

指点京口列三山,兀然可望不可攀。

平沙直与青冥接,远树但在微茫间。

我今攀萝恣吟望,匹练襟天使心壮。

回思局促坐篷窗,敢向风姨拜佳贶。

形式: 古风

行丹阳道中

岭上浮云湿,春寒昨夜知。

水喧争涧急,钟远度村迟。

短犊归前浦,栖霞绕暮枝。

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