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无核红柿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

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

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

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

排罗置前列,圆熟当高秋。

且以悦一时,长久岂暇谋。

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咏无核红柿》由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通过对无核红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形态的独特见解。

首句“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描绘了红柿挂满枝头的景象,色彩鲜艳,果实密集,展现出大自然的丰饶与生机。接着,“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红柿以情感,赞美其外表的柔软与内在的甜美,同时也感叹其脆弱的生命状态。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描绘了红柿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无论是风吹霜打还是雨露滋润,都让红柿的颜色更加鲜亮,质地更加饱满,体现了自然界的滋养与生命的顽强。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认为大自然创造了如此美妙的生命,对其充满了深深的感慨。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描述了红柿被采摘后进入市场的情景,虽然价格低廉,但因其易于获取而受到欢迎。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则通过对比,指出红柿虽无核,但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并不逊色,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

“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通过与栗子和枣子的比较,强调了红柿的独特之处,即它既不像栗子那样坚硬,也不像枣子那样刺激喉咙,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

“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圆熟当高秋。且以悦一时,长久岂暇谋”进一步描绘了红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方便性,成为一时之选,但同时也提醒人们,美好的事物往往短暂,不应过于追求长久。

最后,“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表达了对红柿易腐烂的无奈,以及对浪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命形态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寄从道

忆初抚掌笑,尝谓子猿猱。

斑然武而文,讥骂舌若刀。

髭黄喉骨结,内敏见秋毫。

论官则甚微,意气一何高。

今思乃麟凤,百十未易遭。

子行白日静,回首常萧骚。

闻子在定州,深山坐披毛。

何如东海上,万叠观波涛。

不见岁再晚,北风方怒嘷。

围炉捧美酒,思子持蟹螯。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食桃

剪彼十围木,架此百尺梁。

十围不加大,百尺不加长。

胡为被锦绣,空尔饰文章。

根断肤已剥,至朽不复昌。

食桃弃其核,下与粪坏藏。

雨露之所濡,发生乃微芒。

回首枝干大,冉冉出我墙。

开花又结子,意态何煌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出郭

出郭十里馀,苍莽迎远目。

桑枝强峥嵘,榆柳已先秃。

谁言禾黍熟,饥鸟不满腹。

平时想郊居,至此思邑屋。

北风吹层阴,冉冉白日速。

及归已云暮,景色异初瞩。

去年十二月,踏雪兹往复。

嗟今再见冬,回首如信宿。

形式: 古风

太守视新堂

遥遥元崇胄,蔼蔼东州守。

留心学校事,遇我在僚友。

蔽空起新堂,鼛鼓百夫走。

枉驾亲视之,丁宁到榱枓。

北风沙眯眼,伫立相与久。

宴我登哦亭,推我居席首。

初尝百花酿,肴蔌无不有。

是日十月中,新霜脱人肘。

醺酣一消铄,和气回物朽。

昔人歌鲁侯,在泮尝饮酒。

我今作此诗,亦以缀厥后。

美哉姚侯政,岂弟民父母。

此诗所不歌,先已载民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