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父親,站在桂州,遥望自己的兒子在衡州的情景。詩人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緻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遠方兒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天回北斗又华旦"一句,運用了宇宙萬物循環往復的景象,比喻時間的流轉與日夜更迭。北斗星在古代被視為定位和時間的指標,這裡則象徵著時間的輪迴。
"人立东风正黑头"表達了春天到來之時,一切生機勃發,萬物復甦,而詩人自己的頭髮卻因年華老邁而轉為黑白相間,這強烈對比突顯了時間的無情與生命的有限。
"新岁五更三节序"指的是農曆新年的第十五天,即上元節,同時也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這裡詩人提及新歲和節序,是在告訴我們時間的流逝,以及自己年紀已高,感受到了歲月的變遷。
"老夫六十二春秋"直接點出了詩人的年齡,六十二歲在古代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詩人以此自稱"老夫",表達了對自己年華已高的感慨。
最後兩句"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則是詩人的期盼與懷念之情。屠蘇是古代名醫孫思邈所製的藥酒,這裡可能指的是在佳節時與親人共同享用的美好時光。"應念孤雲為倚樓"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兒子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夠像倚靠在高樓上一般,眺望著那片雲海,尋覓到兒子的蹤跡。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親情之情,以及面對生命流逝時所產生的無力與哀愁。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快束行装稳著鞭,梅边已报小春天。
程开鹏翼三千里,名继龙头二百年。
花插一枝趋燕喜,云占五色对胪传。
丈夫自许当如此,举酒相期共勉旃。
去国二千里,离家五十程。
炎歊无计避,忧患以身更。
误矣骖鸾句,伤哉舐犊情。
何时拂衣去,藜藿保馀生。
华龄八帙庆朋簪,贵老崇师喜见今。
绛帐先生从白发,金闺诸彦尽青衿。
冰寒水见源流盛,玉在山知润泽深。
厚德作人宜寿艾,永传文献纪枌阴。
夜来一雨洗骄阳,轧轧篮舆趁晓凉。
过眼几多山应接,转头二十里相望。
烟横夹道松交翠,水拍连畴稻半黄。
辙迹平生今始到,元知乐土是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