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
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聆听佳人高楼唱歌的美丽景象。"月上重楼丝管秋",设定了一个秋夜,明月高悬,歌声与丝竹之音在空中交织的氛围。"佳人夜唱古梁州",进一步点明了这场景中的焦点——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深夜里唱着古老的梁州曲调,这里的“古梁州”不仅指代了一种音乐风格,也暗示了一种历史的回响和文化的传承。
接着,“满堂谁是知音者, 不惜千金与莫愁”,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座充满美妙歌声的大厅里,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这样的艺术呢?"不惜千金与莫愁"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艺术的珍视,以及愿意为了这样高雅的情感体验而不惜一切代价。这里的“莫愁”是一个人物名字,通常也被解读为一个象征,一种超越物质财富的心灵寄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听歌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美感的珍视,以及对于知音难求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
不详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
单于城下关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
欲驻征车终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胡儿吹角汉城头,月皎霜寒大漠秋。
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单于南去善阳关,身逐归云到处闲。
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