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岳僧

坐来丛木大,谁见入岩年。

多病长留药,无忧亦是禅。

支床移片石,舂粟引高泉。

尽愿求心法,逢谁即拟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坐着看周围的树木已长得如此高大,谁能知晓它们在岩石间成长了多少年。
因多病常常需要留存药物,而心中无烦恼也是一种修行禅定。
为支撑床铺移来一块石头,舂米取水直接引自高山清泉。
我一心渴望寻求内心的修行之法,遇到任何人都想传授给他。

注释

坐来:坐着的时候。
丛木:茂密的树木。
大:高大,茂盛。
入岩年:在岩石间生长的年岁。
多病:经常生病。
长留药:长期保存药物。
无忧:没有忧虑。
亦是禅:也是一种禅修的状态。
支床:支撑床铺。
移片石:移动一块石头。
舂粟:舂米,即捣米。
引高泉:引来高山的泉水。
尽愿:全心全意地希望。
求心法:寻求内心的修行方法。
逢谁:遇到任何人。
即拟传:就打算传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赠中岳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和禅修境界的向往。开篇“坐来丛木大”,表现了僧人的隐居环境,是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之中,这种宁静的氛围为僧人的内心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谁见入岩年”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岩洞成为僧人超脱世俗、隐居修行的象征。

“多病长留药”,说明僧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而长期停留在此地服用药物,但这并未影响他内心的平静。“无忧亦是禅”表明,即使面对生理之需,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正体现了佛家修行中的超然态度。

“支床移片石”,则描绘了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状态,僧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平衡和安宁。“舂粟引高泉”表现了僧人的自给自足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尽愿求心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家心法的追求,希望能够领悟到最深刻的人生真理。“逢谁即拟传”则显示了一种急切的心情,渴望遇见可与之共鸣的知己,以便将自己的所学和感悟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家生活、禅修境界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赠五牙山人洗修白

变通唯在片时间,此事全由一粒丹。

若取寿长延至易,如嫌地远缩何难。

先生阔别能轻举,弟子才来学不餐。

箧里生尘是闲药,外沾犹可救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天台叶尊师

莫见平明离少室,须知薄暮入天台。

常时爱缩山川去,有夜自携星月来。

灵药不知何代得,古松应是长年栽。

先生暗笑看棋者,半局棋边白发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功成将

定难在明略,何曾劳战争。

飞书谕强寇,计日下重城。

深雪移军夜,寒笳出塞情。

苦心殊易老,新发早年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处州段郎中

幸见仙才领郡初,郡城孤峭似仙居。

杉萝色里游亭榭,瀑布声中阅簿书。

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疏。

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