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北风鸣晚角,雨雪塞云低。

烽举战军动,天寒征马嘶。

出营红旆展,过碛暗沙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北风吹响了傍晚的号角,雨雪厚重使得天空阴沉。
烽火燃起预示战争爆发,天气严寒中战马也在嘶鸣。
离开军营红色旗帜展开,穿越沙漠昏暗的沙尘让人迷失方向。

注释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鸣:发出声音,这里指号角声。
晚角:傍晚时分的号角声。
雨雪:下雨夹雪。
塞云低:乌云密布,天色阴沉,似乎要下雪或雨。
烽举:烽火台点燃烽火,古代报警或传达军事信息的方式。
战军动:军队因战争而行动起来。
天寒:天气寒冷。
征马:征战中的马匹。
嘶:马的叫声。
出营:从军营出来。
红旆:红色的旗帜,这里指军旗。
展:展开,飘扬。
过碛:穿过沙漠地带。
暗沙:沙漠中因光线昏暗或风沙大而显得模糊不清的沙地。
迷:使人迷惑,看不清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备的图景,通过对北风、雨雪、烽火等自然和战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气氛。诗人运用“鸣晚角”、“塞云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阴冷萧瑟的氛围,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迫感。

“烽举战军动”一句,直接点明了战争的爆发,展现了战争的紧急与激烈。“天寒征马嘶”则不仅描写了严酷的气候,也通过马匹的嘶鸣,传递出士兵们即将出征时的悲壮情怀。

“出营红旆展,过碛暗沙迷”两句,从视觉和空间的角度深化了边塞战争的氛围。红色的军旗在荒凉的戍堡中飘扬,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斗志;而“过碛暗沙迷”则描绘出士兵们在艰难险阻中行进的情景,突出了边塞之战的艰辛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精细刻画,表达了边塞将士们的坚守与牺牲,也映射出诗人对于边疆地区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

丁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閒诗二十韵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冬日到泉郡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

迢递千重险,崎岖一路通。

山深迷白日,林冬豁苍穹。

正值严冬际,浑如春昼中。

泉醴开名郡,江清稳卧龙。

天涯寒不至,地角气偏融。

橘列丹青树,槿抽锦绣丛。

秋馀甘菊艳,岁迫丽春红。

麦陇披蓝远,榕庄拔翠雄。

减衣游别坞,赤脚走村童。

日出喧乌鹊,沙晴落雁鸿。

池澌含晚照,岭黛彻寒空。

风景无终始,乾坤有异同。

但思乡国迥,薄暮起心忡。

形式: 排律

月夜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月]韵

五言诗二首(其一)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

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