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远云閒睡醉天下之至乐也约各赋一首寄昌甫(其二)

神既不外骛,气亦当自和。

松床荐石枕,偃仰得已多。

鼻息出入通,呼吸相荡摩。

阳光塞天宇,一定消百魔。

是事非所难,彼愚分奔波。

晓夕无停晷,耗散归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中,享受着一种超越世俗的至高乐趣。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神既不外骛,气亦当自和”,点明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是通过内在精神的自我修养而达到的。接着,“松床荐石枕,偃仰得已多”描绘了诗人躺在松木床上,枕着石头,随意躺卧,享受着大自然的怀抱,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愉悦。

“鼻息出入通,呼吸相荡摩”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呼吸与自然界的气息相互交融,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阳光洒满天空,“一定消百魔”,暗示了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和谐共存,一切烦恼与杂念都被净化。

然而,“是事非所难,彼愚分奔波”揭示了世间的大多数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诗人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并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宁静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和实现的。

最后,“晓夕无停晷,耗散归蹉跎”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和谐共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斯远云閒睡醉天下之至乐也约各赋一首寄昌甫(其三)

陶陶兀兀里,浑涵忘所知。

恍如天地初,清浊未剖时。

人苦前识尔,触物劳心思。

弃置便弃置,况此有酒卮。

一酌入醺酣,重觞到淋漓。

勿苦事边幅,醒将何所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秋塘

寄语秋塘翁,谢借渊明诗。

俄而两三年,未尝不诵之。

翁昔游钱湖,日日载酒嬉。

我方坐筦库,逐势利奔驰。

惟恐尘埃多,忘却山水奇。

所以从翁借,欲公知我为。

秋塘夫如何,蒲荷净涟漪。

塘上客谁来,宁作宋玉悲。

胸蟠夜光寒,健笔愈陆离。

西风一吟讽,万事都若遗。

应笑我投閒,犹能咏于斯。

渊明闭关辈,翁亦老苦锥。

怅然复归翁,起我百世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孟守寄诗卷于斯远

人言诏节忙,我觉诗卷暇。

寄之章丘深,何其相慰藉。

使君真不凡,往往凌鲍谢。

传观俗眼惊,幽怀语寒夜。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舟至南豅且寄玉山聘君寺丞二徐丈

宿雨起微潦,轻风生早凉。

叶叶一飘蓬,溯浪开晴光。

沿洄几年汎,眼熟云水乡。

常苦乏佳伴,无人与成章。

望望指柏阁,遥遥近溪堂。

南豅在中沚,停篙且翱翔。

进棹君未已,为我达衷肠。

万事本如昨,此适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