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

渚宫寂莫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

秦兵西来取钟簴,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

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渚宫寂静依附着古老的郢都,楚地荒凉不再是往昔根基。
昔日的二王台阁已残破不堪,更何况遥想那时的纵横风云。
楚王狩猎归来击响灵鼓,勇士们驾舟嬉戏水面。
不再只是捕鱼捉鳖,巨鼎烹煮着千石的蛟龙和螭龙。
当年郢都人建起壮丽宫殿,构思巧妙如同倕神的手艺。
百尺高楼倒映湖光,美女如燕赵般美丽。
风吹楼头意气风发,常令宋玉写下楚辞篇章。
秦军西来掠夺编钟,故宫只剩秋草凄凄。
千年的壮观景象无法再回,现存的遗迹已显卑微。
池塘空旷楼阁渺小,只有深竹丛中隐藏狐狸。
台中的红帐谁还能见到?台下的野水泛起清波。
绿色窗户朱红门扉紧闭,仿佛能听见深宅内弹奏的朱丝琴音。
腐儒也懂得欣赏声色,何必白头谈论孔子和姬氏。
沙泉半干草堂仍在,破窗无纸任风摇。
陈公的踪迹最近可寻,七种祥瑞如今何处寻觅。
百年人事变化无常,只恐这些遗迹荒废成废墟。
谁能为我探访遗迹?草丛中或许留存着湘东的碑文。

注释

渚宫:古代楚国的宫殿。
古郢:楚国的都城。
卤莽:残破、荒芜。
纵横:指历史上的风云变幻。
灵鼓:祭祀或庆典时敲击的鼓。
钓鱼:暗指帝王游乐。
大鼎:古代大型炊具,象征权力。
倕:传说中的巧匠。
燕赵:泛指美女。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文学家。
钟簴:古代悬挂钟的木架。
禾黍:形容荒凉、衰败。
七瑞:古代吉祥物。
湘东:古代楚国地区名。

鉴赏

诗中的"渚宫"指的是古时楚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一带。这首诗通过对渚宫遗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苏轼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荒凉又充满历史回响的空间。

"楚地荒茫非故基"一句,描绘出渚宫遗址所处的楚地已经变得荒凉不堪,而昔日辉煌的建筑基础也已不复存在。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述,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消逝。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这两句,则通过对古代楚国两位君王宫殿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毁灭,以及对于过去历史事件询问的徒劳。这里的"二王"可能指的是楚威王和楚文王,他们曾经在渚宫建造宏伟的台阁,但如今都已成为废墟。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楚王猎游、击鼓、操舟等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楚国的繁华与活力。"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则是对当时渔猎生活的一种描写,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人口众多和物资丰富。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这句,则表达了当时建造者对于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创新。"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则是对当时高耸入云的楼阁及其装饰的描绘,这里的"燕赵千蛾眉"形象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秦兵西来取钟簴,故宫禾黍秋离离。这两句表达了历史事件对渚宫带来的破坏和毁灭。秦军攻入楚国,夺走了象征权力的钟簴,而渚宫也随之陷落,沦为废墟。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则是对历史壮丽景象无法重现的感慨,以及对于现在残留物事的不屑。"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这两句,则描绘了渚宫遗址的荒凉景象,只剩下破败的小楼和深邃的竹林隐蔽着野兽。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在荒废景象的对比。"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则是作者对于古代乐器和音乐的追忆,以及对失落艺术的向往。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这两句表达了即使是腐败的儒生,也能理解并欣赏音乐与色彩,质疑为何要讨论古代圣人孔子和孔子的学生颜回,而不去关注眼前的美好。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荒废的书房,风吹过破败的窗户,没有纸张可以书写。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人物遗迹的追寻,以及对于曾经辉煌事物现在所剩无几的感慨。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则是对历史变迁和人类活动最终沦为废墟的深刻认识。最后,"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找历史遗迹的愿望,以及相信在荒野之中仍然能够发现古代遗留下来的碑文。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现了他对过去与现在、毁灭与保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渚宫这一历史符号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感,以及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切。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荆州十首(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捲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荆州十首(其二)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荆州十首(其三)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荆州十首(其四)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