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示弟侄

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

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

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

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

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

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

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

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清明日示弟侄》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与弟侄们聚会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学问、仕途的深思。

首联“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点明时令,清明节到来,诗人回忆起往昔与学子们一同参加考试的场景,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颔联“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描绘了考试时庄严肃穆的氛围,金色的锁链仿佛雷鸣般开启大门,学子们穿着纻襕(古代官员或士人的服饰)在雪地上行走,映照出一片太平景象,寓含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

颈联“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进一步渲染了考试的庄严与紧张,雉尾(古代官服上的装饰)让诗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梦境,面对皇帝的目光,心中不禁一惊,表达了对权力和权威的敬畏。尾联“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则描述了考试结束后,众人按照礼仪向皇帝行礼的情景,十年的积累与思考在这一刻得到了展现。

后半部分“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虽然没有高妙的策略来解决千头万绪的问题,但不敢忘记最初的追求,即使只获得一个名次也心满意足。接着“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董仲舒、匡衡,表达了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虽有志于学术,却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

最后两联“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起初对功名利禄并无强烈欲望,现在看到弟侄们的光芒,感到自豪。他设想未来,希望能有一片自己的田地,手持藜杖,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学问、仕途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赴益昌六言二章(其一)

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

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赴益昌六言二章(其二)

乐职如今酒美,判司敢叹官卑。

会待薛疏供帐,归从朱老栽桤。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上益昌守李大夫

标致自清流,知名二十秋。

诸儒堂上席,群客帐前筹。

南渡衣拖绣,西来幕建油。

食葱逢屈突,封户识荆州。

襦裤三巴国,櫜鞬九郡侯。

道兴期变鲁,文盛拟从周。

讼矢虽关听,宾壶不废投。

未妨登衮衮,暂屈布优优。

望府多奇士,华颠愧督邮。

崎岖缘底事,憔悴此重游。

举目江山是,翻身岁月遒。

客愁移带眼,乡思咏刀头。

技痒论文在,心阑触事休。

那堪趋冉冉,祗是判悠悠。

揣分宜长引,忧贫复少留。

长裙何处曳,门馆傥容邹。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上漕使

持节三千里,提封一十州。

天文占使入,地上觉钱流。

吏有言前信,农无赋外求。

事投馀刃毕,政举大纲休。

惠泽坤维润,威风井络秋。

利源乾复溢,民瘼痼还瘳。

德以柔刚济,材兼巨细收。

道兴期变鲁,文盛拟从周。

即给中台笔,行抛外计筹。

孤生真自幸,微禄每容偷。

未可长闲去,须为寸进谋。

祗应青白眼,能为辨薰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