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

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

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

久久返自然,颛致之循持。

古者垂衣裳,百姓冥是非。

运替文质殊,一揆成两岐。

仲尼叹犹龙,理穷拙言辞。

今日为长年,长年其糠秕。

大圣不可作,斯道犹近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老子》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诗文表达了对道家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描绘了从远古到三代文明的演变过程,强调了“精一”的概念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以及文明发展带来的变化。接着,“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提到周朝的柱史(可能指官职),强调了遵循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欲望与内心的清净之间的关系,指出无欲的状态能带来心灵的纯净,而有欲则需明确其根源和依附。接下来,“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状态,暗示着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超越。

“久久返自然,颛致之循持”表达了回归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最后,“古者垂衣裳,百姓冥是非”引用古代服饰象征文明的起源,暗示了朴素与智慧的关联。而“运替文质殊,一揆成两岐”则反映了社会变迁导致价值观的分化。

“仲尼叹犹龙,理穷拙言辞”引用孔子的感叹,表达了对复杂道理难以言尽的感慨。末尾“今日为长年,长年其糠秕”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新评估,而“大圣不可作,斯道犹近之”则强调了追求真理与大道的重要性,即使在圣贤无法再世的情况下,人们仍应努力接近并实践这些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探讨了人类生活、社会变迁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平静、遵循自然法则的主题。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关尹子

吾爱关尹子,澹然绝群虑。

世有大圣人,旦暮欣一遇。

情冥如处暗,暗中明可数。

夜梦成于思,天地职此故。

圣不去天地,无识无所住。

虎变而鳖行,丝纷以棋布。

徇迹同众人,至神独离寓。

斯道久不传,谁复超所趣。

安得如是人,相将穷鸟路。

形式: 古风

孔子

尧舜禹汤文,直接尼山丘。

原道本乎中,未发当何求。

喜怒哀乐时,一簇破青眸。

尚论古之人,机括能不谋。

万祀有真诠,焉敢同悠悠。

人伦百世师,我亦曾侧修。

穷达各有道,体用宁相仇。

愿言有国家,上下其率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颜回

之子不远复,复其见天心。

三月能不违,力尽知疏亲。

一间竟勿逮,洙泗乃无人。

箪瓢士之常,风雨岁时深。

所矢贵自信,岂直为安贫。

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

世间爱其名,山林多隐沦。

圣贤行何从,贵贱吾知音。

形式: 古风

庄子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是中无作者,万物将安休。

指与非指喻,相去何短修。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

明照非天均,因是焉足由。

譬之千万派,到海声俱收。

声消不是海,是海行倾湫。

一切悉意言,过此谁与俦。

吾思道在迩,作止空相尤。

要以解粗识,聊当圣贤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