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是中无作者,万物将安休。

指与非指喻,相去何短修。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

明照非天均,因是焉足由。

譬之千万派,到海声俱收。

声消不是海,是海行倾湫。

一切悉意言,过此谁与俦。

吾思道在迩,作止空相尤。

要以解粗识,聊当圣贤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庄子》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庄子思想相呼应,展现出对生命、宇宙、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即引用了庄子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提出“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以此引出“是中无作者,万物将安休”的疑问,探讨生命与存在的本源,以及其中是否真的有创造者或主宰者。接下来,“指与非指喻,相去何短修”进一步阐述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则触及生死问题,表达了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接着,“明照非天均,因是焉足由”强调了知识与真理的相对性,指出即便是最明亮的真理也可能受限于特定视角或条件。

“譬之千万派,到海声俱收”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暗示了不同事物最终都将汇聚融合,如同千条河流汇入大海。然而,“声消不是海,是海行倾湫”又提醒我们,声音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转化,就像大海的波涛汹涌,体现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最后,“一切悉意言,过此谁与俦”表达了对言语表达有限性的认识,指出超越言语所能触及的领域,或许只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验。而“吾思道在迩,作止空相尤”则鼓励人们深入内心,寻找真理与智慧的源泉,避免外在形式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存在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现代反思。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不饮酒二十首(其一)

康狄肇作醪,大禹戒亡国。

牛饮竟丧朝,虎酣乃败德。

中山过一斗,玄石葬千日。

摄生且勿计,岁月良堪恤。

人生一百年,谁道更媮逸。

一醉忘百忧,醒后岂不忆。

不知未醉时,身世齐得失。

避影而处阴,重为君子惑。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二)

醉乡在何处,试问东皋子。

窅然丧天下,皇帝曾游否。

阮陶之所至,恐当是块垒。

不顾世閒名,沉湎竟奚以。

旦昏无移时,双眸湛如泚。

回以视世间,兴灭嗟逝水。

贤智处其中,如电与泡耳。

醉又当何为,不醉亦如此。

晨鸟东西驰,日落归山梓。

山高圆景微,朔风连夜起。

揽衣坐茅堂,此心不可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不饮酒二十首(其三)

梅花寒更韵,霜气晓来清。

山高常背日,暴药当午晴。

中食饱粗粝,隐几困以瞑。

悄然入胜地,高阳徒有名。

倦起呼酪奴,习习清风生。

抠衣下石门,远近观冬耕。

收种候春泽,千亩皆植粳。

斜日沉西江,返照摇云根。

石壁挂松影,已见蟾蜍升。

缓步谣归途,寒灯悬茅庭。

小僧接笠杖,大僧擎紫英。

此中有真意,醉人安足聆。

流光过石火,真成抛青春。

形式: 古风

不饮酒二十首(其四)

竹林阮步兵,纵酒落世事。

母卒犹弹棋,二斗不足醉。

一号血数升,放达将安在。

所以贵有我,此心终难昧。

哀乐循固然,岂以一醉窴。

孔圣云汝安,乃以折狂蔽。

天性焉可诬,守此达礼义。

出处吾自将,不醉亦何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