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茅檐》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淡泊的追求。
首联“匿迹空山志易求,茅檐曝日足优游。”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空山中隐居,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在茅草屋前晒太阳,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颔联“瓶无积粟羞言利,箧有遗经愧说愁。”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羡慕物质的积累,认为拥有财富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相反,他珍视书籍,以阅读为乐,内心充实,不为外物所困。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平衡,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颈联“豹旅犹闻铁瓮口,鲸波直拥石城头。”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豹子和鲸鱼,身处险境却依然坚韧不拔。铁瓮口和石城头可能象征着困难和挑战,但诗人并未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动摇,而是选择勇敢面对。这反映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尾联“贼儒难与鸳行里,且作人间一野鸥。”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些所谓“贼儒”的不屑,认为他们难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同伴。相比之下,诗人更愿意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人间,不受束缚。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束缚的反感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淡泊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