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秦岭半岩遇雨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阴霾突然升起,阳光凄惨无光。
千座山峰挂着飞雨,高处的翠绿随风摇曳。
雷电在云间闪烁,激流冲击着石岸。
靠着岩石借住松树的遮蔽,望着水面羡慕荷花的衣裳。
无法采摘茯苓离去,只能空想乘月而归。
更爱东边的田野,水色浸润着柴门。

注释

屏翳:阴霾。
腾气:升起。
浮阳:阳光。
惨无晖:凄惨无光。
千峰:众多山峰。
挂飞雨:挂着飞舞的雨滴。
百尺:极高处。
翠微:青翠的山色。
震电:雷电。
闪云径:在云间闪烁。
奔流:激流。
翻石矶:冲击石岸。
倚岩:靠着岩石。
假松盖:借住松树的遮蔽。
临水:面对水面。
羡荷衣:羡慕荷花的衣裳。
采苓:采摘茯苓。
乘月归:乘月而归。
东皋:东边的田野。
水色侵荆扉:水色浸润着柴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岭山中遭遇风雨的景象。开篇“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阴霾天气和山势雄伟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紧迫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进一步渲染了山中风雨交加的壮丽景象。这里“千峰”、“百尺”则是对山势高耸和林木茂密的夸张描写,而“挂飞雨”、“摇翠微”则生动表现了雨水与树叶间的动态关系,增添了一份生机。

第三句“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则通过对雷鸣、闪电和急流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激烈情景。诗人在这强烈的自然现象面前,不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两句,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借着山石和树木避雨,同时又对水中的荷花生出羡慕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然而,“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两句,又转而表达了诗人因为雨阻不能继续前行,只能在心中想象着乘着明月返回的寂寞和无奈。这里“采苓”可能是指采集草药或其他野生植物,而“不得去”则是因雨不能如愿。

最后,“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被雨水浸泡的东皋(坡地)产生的怜悯之情。这里“水色侵荆扉”形象地描绘出了雨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情感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风雨山川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越常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其一)

晨策趣无涯,名山深转秀。

三休变覆景,万转迷宇宙。

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侧径蹲怪石,飞萝掷惊狖。

花间鍊药人,鸡犬和乳窦。

散发便迎客,采芝仍满袖。

郭璞赋游仙,始愿今可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其二)

真气重嶂里,知君嘉遁幽。

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道者带经出,洞中携我游。

欲骖白蜺去,且为紫芝留。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紫参歌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

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

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形式: 古风

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景见忆

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

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