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石门

小邑一江明,江头鹳自鸣。

那堪今夜雨,独宿语儿城。

作客年空老,依人气未平。此乡烽火后,户户?衣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石门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小邑一江明,江头鹳自鸣”,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小城旁的一江水清澈明亮,江边的鹳鸟独自鸣叫。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小邑”与“一江明”的对比,以及鹳鸟的孤独鸣叫,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颔联“那堪今夜雨,独宿语儿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夜晚,预感到将有一场雨降临,而他只能独自一人在“语儿城”中度过。这里的“那堪”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来临的孤独和困难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颈联“作客年空老,依人气未平”,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作为客居他乡的人,诗人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状的不满。“依人气未平”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不甘。

尾联“此乡烽火后,户户?衣声”,将视角转向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诗人看到了乡间百姓生活的艰辛与苦难,“户户?衣声”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战后重建家园、恢复生活的艰难情景。这一句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也体现了诗人对普通民众生活境遇的关注与同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怀。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泛舟陡门访高元表晚归有述

归舟泊寺门,风寒声窣窣。

泬寥称孤客,疏钟偶然发。

晚色灭残霞,隙光生早月。

去家千馀里,顾影何滞越。

一刺久在怀,漫灭于谁谒。

纷余抱素心,不顾怜傲骨。

煨芋共老僧,地炉烧榾柮。

夜气凉露侵,梵呗初未歇。

徂秋复涉冬,风景倏飙忽。

东山百世师,胸次涵溟渤。

一往有深情,但愁别仓卒。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晚过语溪

归棹已如此,微微向暮情。

岂知秋月满,更觉野烟生。

帆落斜依渚,人归半入城。

红霞飞不尽,一片树中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金粟寺值日暮宿舟中

金粟兹重过,东风日已西。

扁舟红树雨,古寺绿蘋溪。

暮霭冰寒磬,晨星落照泥。

残僧同水宿,不寐候鸣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寄酬武塘钱仲芳韵(其一)

数亩傍西郭,深云护小庐。

桑麻鱼魏晋,烟火半樵渔。

头白仍耽酒,江寒独拥书。

向来叩皇甫,亲见带经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