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
这首诗描绘了寿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理。首句“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以白隰衬托出层层叠叠的山峰,这些山峰直插碧蓝的天空,展现出寿山的雄伟壮观。接着,“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则通过自然界的古老树木和长寿老人,隐喻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绵长。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栎社象征着虽无大用却能长久存在的事物,而东陵则是指那些因不义而最终失败的人。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坚守正道、不为外物所动的赞颂,以及对追求道德与智慧生活的向往。
最后,“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点明了主题,即仁德之人不仅能够长寿,更能在和谐安定的社会中得到幸福。整首诗借景抒情,寓言于事,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野竹檀栾翠,孤峰杳霭青。
山楼随诘曲,石路上青冥。
云色移时合,钟声隔水听。
似闻堪避世,游子未尝经。
乘兴随所适,出郊聊泛然。
青波能照发,白鹭巧迎船。
老树悲秋雨,高风急暮蝉。
孤城隐不见,落日暝浮烟。
不踏城南陌,从春及素秋。
萧条非复昔,顾眄莽堪愁。
白露蒹葭老,清风兰杜幽。
佯狂惊楚俗,应识棹夷犹。
高岸看为谷,通波几覆城。
橧巢非太古,野俗竞偷生。
雨逐行云过,山依返照明。
楚歌摇落际,更动北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