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洞房烛影在何处,欲寄相思梦不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夜航之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只身驾着小舟,在明净的月光下航行。"月入孤舟夜半晴"一句,既设定了时间和环境,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孤独而清冷。
"寥寥霜雁两三声"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霜雁即秋冬时分飞行的大雁,寥寥几声,营造了一种空旷萧瑟之感。霜雁的声音,不仅增加了夜晚的宁静,也让人感到一种凄凉。
"洞房烛影在何处"一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追问。洞房指深邃的居所,烛影则是烛光下的影子,这里代指那位心上人的生活现状。诗人通过这种问询,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相见的无奈和渴望。
最后一句"欲寄相思梦不成"则直抒胸臆,诗人想要通过梦境与远方之人交流情感,但即便是梦,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里展现了诗人的深沉相思和内心的孤独无助。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月夜舟行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与孤寂。
不详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诏下忽临山水郡,不妨从事恣攀登。
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常日区中暇,时闻象外言。
曹溪有宗旨,一为勘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