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片云头上黑,淅淅野风秋。
室妇叹鸣鹳,分为两地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片云头上黑,淅淅野风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萧瑟的秋天景象,片片乌云覆盖在头顶,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野风,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秋天的感慨。
"室妇叹鸣鹳,分为两地愁。"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家庭生活片段。室妇,即家中的女性,对着屋檐上的鸣鹳发出了叹息之声,因为鹳在古代往往象征着离别和旅人,这里的鸣鹳似乎成为了室妇思念远方亲人情感的寄托。而"分为两地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长期离家、身处异乡而产生的情感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家室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檐雨乱淋幔,风悲兰杜秋。
相看更促膝,人老自多愁。
天雨萧萧滞茅屋,冷猿秋雁不胜悲。
床床屋漏无乾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亭亭背暖临沟处,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
沟西直下看芙蕖,叶底三三两两鱼。
若比濠梁应更乐,近人浑不畏舂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