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

世上悠悠尽自争,眼中隐隐放教平。

飞蝇触鼻人争怒,落叶临头我谩惊。

既有阳秋暗消长,何须青白太分明。

蒺藜原上清霜重,辛苦十年跣足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世上》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揭示了世态炎凉与个人心境的矛盾。

首句“世上悠悠尽自争”,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人们为了名利地位而相互争夺,充满了喧嚣与浮躁。接着,“眼中隐隐放教平”一句,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纷扰不断,但内心却应保持平静,不被外界所动。

“飞蝇触鼻人争怒,落叶临头我谩惊”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世俗的纷扰比作触鼻的苍蝇,让人愤怒;将岁月的流逝比作临头的落叶,让人感到惊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既有阳秋暗消长,何须青白太分明”则进一步阐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如同四季更替,不必过分追求黑白分明的界限,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束缚。这里蕴含着对人生智慧的理解,即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最后,“蒺藜原上清霜重,辛苦十年跣足行”以蒺藜原上的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即使在寒冷的霜冻中,也要赤脚前行,象征着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综上所述,《世上》一诗通过对世态炎凉和个人心境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和哲学见解。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老大

老大情怀随处乐,幽閒气味逐时添。

平生长物不入室,一日百钱辄下帘。

题品云山宁有讳,收罗风月不妨廉。

客来恐说闲兴废,茶罢呼棋信手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山石

山石那容玉独坚,人生磨灭殆天怜。

画蛇最戒足无用,书马常忧尾不全。

谁见虎须真可捋,自惭鸡肋岂胜拳。

误人莫向娄师德,不领春生未唾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即事

迂疏争笑近清狂,多病筋骸可预防。

久乏园蔬因种药,不留窗纸为抄方。

閒从鸟雀分晴昼,静与蛩螀共晚凉。

莫道幽人好标置,北窗自古有羲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平昔

平昔襟期镜屡看,而今涉世愿高年。

自怜不唾青城地,共笑仍忧杞国天。

履影无伤犹不忍,吹齑虽误亦当然。

人间万事思空遍,依旧西窗理断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