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事

迂疏争笑近清狂,多病筋骸可预防。

久乏园蔬因种药,不留窗纸为抄方。

閒从鸟雀分晴昼,静与蛩螀共晚凉。

莫道幽人好标置,北窗自古有羲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夏日即事》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描绘了夏日里闲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

首联“迂疏争笑近清狂,多病筋骸可预防”开篇即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他以“迂疏”自嘲,表明自己行事不拘小节,甚至有些放任自流,但这种行为却在旁人眼中显得有些“清狂”。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因此强调要通过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颔联“久乏园蔬因种药,不留窗纸为抄方”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长时间缺乏新鲜蔬菜,于是开始种植草药,既满足了对自然之物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同时,他也不愿意在窗纸上留下字迹,似乎是为了保持一种纯净的状态,专心致志地抄录医方,显示出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颈联“閒从鸟雀分晴昼,静与蛩螀共晚凉”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宁静的境界。诗人悠闲地与飞鸟、鸣蝉共享晴朗的白日时光,又在傍晚时分与它们一同感受凉爽的空气。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暗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莫道幽人好标置,北窗自古有羲皇”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他劝告人们不要嘲笑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自古以来,北窗之下就有像伏羲这样的圣贤,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流露出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夏日即事》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健康、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古代智慧的崇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平昔

平昔襟期镜屡看,而今涉世愿高年。

自怜不唾青城地,共笑仍忧杞国天。

履影无伤犹不忍,吹齑虽误亦当然。

人间万事思空遍,依旧西窗理断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人情

人情云雨九疑山,世路风涛八节滩。

共说长安如日近,岂知蜀道比天难。

浮航莫笑腰舟渡,坎井终当系木观。

会取登高有良法,此身何地不平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夜雨

梦觉呼童问几更,未应先作不平鸣。

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

四海虚名此身愧,百年浮世寸心惊。

谁教檐溜如愁思,欲断还连直到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上冢

乡邻见戏说儿童,日日相邀社酒同。

故国无家仍是客,病躯未老错呼翁。

里胥验帖徵游户,县长闻名谒下风。

欲向溪南访乔木,不禁烟雨正空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