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孝萧母陈太君者吾台之苗栗人也苑里蔡启运茂才为状其事略以告于当世士大夫谨按太君年二十有七而寡奉二老抚三孤两无所憾今太君已六十有一两子成立且含饴而弄孙矣苦节之甘方兴未艾哲嗣辈将乞言以为寿郑毓臣上舍邮书来岑予为声之诗编以诒来者亦阐扬幽隐之意云尔

呜呼烈妇烈,何如节妇节。

烈妇之烈烈一时,节妇节苦无穷期。

立孤与死孰难易,古惟婴臼明其义。

君不见,苗栗山庄有女宗,柏舟卅载殊从容。

读书识字天所钟,翘然生长儒门中。

自从寡鹄悲故雄,上有白发下黄童。

此身化石谁尸饔,米盐凌杂菽水供。

昼兼儿课宵女红,未亡人补造化工。

转瞬平舆成二龙,柳丸欧荻千秋同。

岁寒后彫惟孤松,使我遥企天姥峰。

怀清台筑瀛之东,后有述者其管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施士洁所作,通过描述一位名为陈太君的女性,展现了她作为节妇的坚韧与伟大。陈太君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她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

诗中提到的“烈妇”与“节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烈妇”通常指在丈夫去世后,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或对家庭的责任,选择坚守节操的女性;而“节妇”则更多强调的是在逆境中保持贞洁、坚持道德原则的女性形象。在这首诗中,陈太君被描绘为一位“节妇”,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在精神层面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支柱。

诗中特别提到了陈太君的教育背景,她“读书识字天所钟”,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这使得她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理性地处理问题,同时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尽管生活艰苦,她却能“未亡人补造化工”,即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使家庭得以维持。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陈太君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并且有了孙子,这标志着她多年来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陈太君的坚韧与美德也得到了后人的尊敬与赞扬,她的故事被编入诗中,以供后人传颂,体现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太君一生的描绘,赞美了她在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德,以及她对家庭和社会的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光辉。

收录诗词(10)

施士洁(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讳应嘉。是施琼芳的次子;二祖父施菁华,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西岑村“移居台南”。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6年)。六岁能属对,有触类旁通之妙。所以未冠之时,便举秀才。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他二十一岁,赴省参加秋试,中了举人;翌年,二十二岁,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上京都参加春试,中了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因为他无意仕途经济,不久使辞官回归

  • 字:沄舫
  • 号:耐公
  • 籍贯:晚署定惠老
  • 生卒年:1856—1922

相关古诗词

咏史

百胜岂能当一败,拔山盖世亦粗材。

淮阴胯下圯桥履,负重都从忍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

凤凰池上客,忽现宰官身。

仙吏皆循吏,良臣作荩臣。

生原慈似佛,死以杀成仁。

夜半文星霣,书空一怆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其二)

移治生韩地,初摅慕蔺怀。

萍踪方惜别,蓬岛又相偕。

逆旅叨分俸,冰衔喜晋阶。

天涯重聚首,樽酒话琴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其三)

飒飒逞英姿,萧萧鬓雪丝。

贼刚擒巨丑,律恨失偏师。

碧血鏖兵处,丹心贯日时。

魂归瀛海外,拟赋大招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