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作

日日闭门坐,今朝复如斯。

窗中见风雨,始知重阳期。

海燕已辞主,黄花未满篱。

余心久委化,何用惜良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闭门独坐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日日闭门坐,今朝复如斯”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单调与重复,仿佛每一天都与昨日相同,没有变化。接着,“窗中见风雨,始知重阳期”一句,通过观察窗外的风雨景象,诗人意识到季节的更替,重阳节即将到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

“海燕已辞主,黄花未满篱”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海燕离开巢穴比作时光的流逝,而未满篱笆的黄花象征着尚未完全成熟的时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最后一句“余心久委化,何用惜良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认为自己的心灵早已融入了自然的循环之中,对于时间的流逝不再感到惋惜或焦虑,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送真州蒋生至宜兴亲迎归

相门甥馆得才郎,文藻翩翩貌复扬。

十年久着鸣金赋,一笑今游射雉场。

江南江北路非远,几月辞家犹未返。

他乡芳草自相留,今夕佳期未为晚。

归去春洲涨绿涛,满川桃李送兰桡。

若使长江作天汉,应言仙女度星桥。

形式: 古风

送莆田方生自宜兴归应试

闻君诵诗满三百,十年茖魄常自惜。

书生只是数多奇,俗子空嘲玄尚白。

那能环堵事穷愁,乘兴飘然赋远游。

荆溪山水清且美,屡月贪欢犹未休。

荆溪茂宰君妻弟,思君不谓君能至。

山坳水曲日追随,相对浑忘乡土异。

君不见荆人刖足售良玉,好丑由来随世俗。

期君此亵十扬眉,一战能亡三败辱。

形式: 古风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

移家偶爱山中静,地主何烦重相敬。

吾生耻学茂陵郎,如君岂是临卬令。

谁言陋巷不容车,劳君拥盖常造庐。

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五月清溪暑气微,淹留竹里共忘归。

乍看朝霞初冒岭,忽惊夕露欲沾衣。

清才自合翻飞早,一朝西上金陵道。

请君别后数寄书,山中相识日应少。

形式: 古风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

连山断若缺,一溪百余折。

古松三四株,爪秃骨半枯。

闻道闽山乃有此,谁将辇载来东吴。

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苦欲还山未得还,故托良工为摹写。

太守昔年卧茅荆,日日看山无俗情。

醉来向东拜白石,誓与此石同死生。

岂谓金门被羁束,复向名藩分虎竹。

横金衣锦世无比,太守只言非所欲。

乃知碧山不负吾,驷马高盖胡为乎。

有时吏散重门闭,焚香独隐鸟皮几。

披图相对一莞然,不觉逍遥数峰里。

樵人渔子似相识,手招两鹤势欲起。

扁舟却在窗户间,便欲乘虚泛清泚。

真邪假邪何足问,世间万事亦寄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