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宜兴迁官南部

移家偶爱山中静,地主何烦重相敬。

吾生耻学茂陵郎,如君岂是临卬令。

谁言陋巷不容车,劳君拥盖常造庐。

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五月清溪暑气微,淹留竹里共忘归。

乍看朝霞初冒岭,忽惊夕露欲沾衣。

清才自合翻飞早,一朝西上金陵道。

请君别后数寄书,山中相识日应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林宜兴即将赴任南部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林宜兴才华的认可。

首句“移家偶爱山中静”,描绘了诗人搬家后,偶然间喜爱上了山中的宁静生活。接着,“地主何烦重相敬”一句,表达了对山中地主的不需过分恭敬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自在与洒脱。

“吾生耻学茂陵郎,如君岂是临卬令”两句,通过对比自己不愿效仿那些追求名利的文人,表达了对林宜兴不同凡俗、追求高尚人格的赞赏。这里“茂陵郎”指代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文人,“临卬令”则是对林宜兴即将担任的南部官职的委婉称谓。

“谁言陋巷不容车,劳君拥盖常造庐”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赞美了林宜兴虽身处简陋之地,却能经常来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接下来,“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则进一步强调了林宜兴不仅在公务繁忙之时不忘友情,还常常为诗人举办酒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友谊。

“五月清溪暑气微,淹留竹里共忘归”描绘了五月时节,清溪边的凉爽,两人在竹林中畅谈,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乍看朝霞初冒岭,忽惊夕露欲沾衣”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光的匆匆,也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最后,“清才自合翻飞早,一朝西上金陵道”预示着林宜兴才华横溢,未来定会有所作为,而“请君别后数寄书,山中相识日应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林宜兴离别后的思念,以及对两人未来相聚机会减少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对林宜兴个人品质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

连山断若缺,一溪百余折。

古松三四株,爪秃骨半枯。

闻道闽山乃有此,谁将辇载来东吴。

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苦欲还山未得还,故托良工为摹写。

太守昔年卧茅荆,日日看山无俗情。

醉来向东拜白石,誓与此石同死生。

岂谓金门被羁束,复向名藩分虎竹。

横金衣锦世无比,太守只言非所欲。

乃知碧山不负吾,驷马高盖胡为乎。

有时吏散重门闭,焚香独隐鸟皮几。

披图相对一莞然,不觉逍遥数峰里。

樵人渔子似相识,手招两鹤势欲起。

扁舟却在窗户间,便欲乘虚泛清泚。

真邪假邪何足问,世间万事亦寄耳。

形式: 古风

双寿图歌为叚翁作

是谁写此大椿树,爪牙缩张相攫吞。

轮菌偃蹇据绝壁,气凌万木皆儿孙。

似鼻似口挺奇干,半枯半嫩蟠灵根。

千年神物照魑魅,满山精怪争崩奔。

树上悬泉始一线,飞洒树里成千片。

匡庐瀑布不可寻,忽向今朝眼中见。

立石复似五老峰,云气模糊露头面。

可怜此树与云石,苍然一色谁能辨。

石间异草何其多,紫芝伏兔森交罗。

仙萱自是百草长,绯葩翠叶呈婀娜。

上承老树赖嘉荫,亦如松柏挂女萝。

萧然相伴岁月晚,长养齐沾雨露和。

吾乡叚翁住东郭,夫妻七十鬓未秃。

翁家犹子擅丹青,手挥绢素为翁祝。

一枝一茎亦有情,五百春秋递相续。

请翁披图应自笑,形固可使如槁木。

形式: 古风

赠王君五十岁

君家城市里,终岁常闭关。

青松白石满庭内,不许俗人相往还。

看君本是山泽臞,年来战胜身亦肥。

但道庞公堪自老,何须蘧瑗更知非。

形式: 古风

题龙图

世人画龙得龙皮,叔也画龙得龙髓。

当其停手凝思时,青天飒飒生风雨。

却怪三夫不点睛,那知一日飞腾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