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遥见南来使,江头哭问君。
临终时有雪,旅葬处无云。
官库空收剑,蛮僧共起坟。
知名人尚少,谁为录遗文。
诗中“遥见南来使,江头哭问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来客的关切和询问,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南来使”很可能是指南方来的使者,而“江头哭问君”则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情绪,是对逝去者的一种缅怀。
“临终时有雪,旅葬处无云”两句描写了一个凄凉的画面。临终之际的雪,给人以肃杀和哀伤之感,而“旅葬处无云”则表明死者异乡他土,无亲无故,只能孤独地长眠于此。
“官库空收剑,蛮僧共起坟”两句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官库中空有收藏的宝剑,而没有实质的力量去保护国家和人民;“蛮僧共起坟”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隐喻,可能是在指责某些不为民所关心的统治阶级或宗教人士。
最后两句“知名人尚少,谁为录遗文”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否有人记载和传承逝者遗留文字的担忧。这里的“知名人尚少”意味着懂得珍视这些遗文的人不多,而“谁为录遗文”则是在哀求是否有人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记录并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者生命最后时刻的描写,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担忧,表现出了诗人深切的哀思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无奈。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行人见雪愁,初作帝乡游。
旅店开偏早,乡帆去未收。
灯残催卷席,手冷怕梳头。
是物寒无色,汤泉正自流。
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
已念此行远,不应相问疏。
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
要取春前到,乘闲候起居。
枕上用心静,唯应改旧诗。
强行休去早,暂卧起还迟。
因说来归处,却愁初病时。
赤城山下寺,无计得相随。
青云有意力犹微,岂料低回得所依。
幸念翅因风雨困,岂教身陷稻粱肥。
曾游碧落宁无侣,见有清池不忍飞。
纵使他年引仙驾,主人恩在亦应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