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苏堤古月色。又照天涯沦落客。
试逐柳阴暗觅,乍听得、凄凉琵琶声急。分明似说。
问塞鸿、天外消息。关山梦、繁华一瞬,忽地送岑寂。
愁绝。青衫曾湿。记画舫亭亭,待发江潮,避又呜咽。
莫唱阳关,伤心三叠。荻花风瑟瑟。
听遍了、啼鹃夜泣。空凝伫、曲终人悄,隔岸敷峰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典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在苏堤上赏月,听到了琵琶的声音。琵琶声在夜晚的宁静中显得格外凄凉,它似乎带着天边的消息,让诗人不禁追问塞鸿背后的天际之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回忆与哀愁,以及面对当前孤寂境遇时的心情。
诗中“关山梦、繁华一瞬,忽地送岑寂。”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无常的情感。接着,“愁绝。青衫曾湿。”则表达了深沉的忧郁之情,那曾经沾湿的青衫,似乎承载着过往的泪水与哀伤。
“记画舫亭亭,待发江潮,避又呜咽。”诗人在回忆中寻找安慰,然而那等待出发的画舫和江潮,却只能带来更多的不舍与忧虑。紧接着,“莫唱阳关,伤心三叠。”则是对传统离别之曲《阳关三叠》的提及,它象征着深重的别情与难以排解的情感创痛。
最后,诗人在夜晚聆听到啼鹃的哭泣声,这种哀伤的声音和夜晚的寂静形成强烈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全诗通过对月色、琵琶声、柳阴、江潮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深的哀愁,是一首充满了乡愁与时代感的古典诗篇。
不详
暂别扬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属何人。
一帆归客千条柳,肠断东风杨子津。
仙乐春来按舞腰,清声偏似傍娇饶。
应缘莺舌多情赖,长向双成说翠条。
凤笙临槛不能吹,舞袖当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绪,解衣芳态画双眉。
江南二月春风吹,江边杨柳千万枝。
行人欲折不忍折,笼烟蘸雨垂绿丝。
王恭张绪不可见,困酣娇眼如欲啼。
攀条流涕桓宣武,何不移栽玄武陂。
昔日幽燕轻薄儿,斫取柔条系斑骓。
越溪春半如花女,祓褉牵裳怜爱谁。
羌管声中伤别离,声声寄我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