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其六十三)

每读梁史残,愀然感僧辨。

奸雄志逐麇,肘腋遂中变。

焚骨饮其灰,王颁解修怨。

论功不受赏,竟免丹书谴。

良胜伍行人,终成徇知恋。

此身复为奢,沈冤竟谁唁。

龚壮更超然,巴山从所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题阙》之六十三,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每读梁史残”,点明了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特别是对梁朝历史的片段阅读引发的情感波动。“愀然感僧辨”中的“愀然”形容心情沉重,“僧辨”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僧人或辨识历史的人物,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接着,“奸雄志逐麇,肘腋遂中变”描绘了奸邪之人的野心与阴谋,比喻他们的野心如同野兽追逐,最终在身边(肘腋)引发变故,形象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焚骨饮其灰,王颁解修怨”描述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事件,可能是指某种极端的报复行为,如焚烧尸体并饮用灰烬,以彻底消除怨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与残忍。

“论功不受赏,竟免丹书谴”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提到有人因不求功名利禄而避免了被记录在史书上的谴责,暗示了对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良胜伍行人,终成徇知恋”进一步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赞扬了那些能够坚守知识与真理的人,即使为此付出生命也无悔。

“此身复为奢,沈冤竟谁唁”表达了对历史中无辜受冤者命运的同情,指出即使他们遭受了不公,却无人为之哀悼,体现了对社会公正缺失的批判。

最后,“龚壮更超然,巴山从所愿”可能是对某一具体人物的颂扬,表示此人虽遭遇不幸,但依然保持超然的态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展现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斗争、人性善恶、社会公正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阙(其六十四)

宋彧剪诸昆,建安亦就图。

忠勋在宗社,不获保头颅。

魏恪猜群叔,彭城首见疏。

明德格乾坤,未免当门锄。

储胥既自彻,羽翼孑然孤。

唾手授萧郎,遗蘖召尔朱。

人事与天心,默应良不诬。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六十五)

谢朏箕山节,恨为子季卖。

出处自当心,取决人謦欬。

赫赫司徒公,谁能使之拜。

辞萧初若远,仕鸾岂无害。

指口但饮酒,优游于禅代。

当时保身者,名位两不败。

千载思胜业,令人有余慨。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六十六)

晋有一仁人,开府羊荆州。

梁有一仁人,车骑韦严侯。

弱者怀其德,强者伐其谋。

俭慈不敢先,老氏羊所优。

竺教横天来,举世皆荡流。

韦也守中庸,不忮复不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阙(其六十七)

昭明秉岐嶷,其用稍文弱。

晋安一继之,靡靡成轻薄。

而况于湘东,豹文乃羊鞟。

何必侯司徒,然后成危削。

奚俟宇文公,江陵方面缚。

人主执天权,操念为美恶。

浑浑西京词,已矣不可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