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于湖张状元墓留题

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

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

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

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

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

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

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

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

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

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瘦弱的马儿踏过崎岖的山峦,蜿蜒穿过村庄和田坞。
沿途花红柳绿,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耕田锄地。
麦苗刚刚长出几寸,蜷缩着才破土而出。
由此可知去年夏天的干旱,我们播种得太晚了。
今年的夏粮收成会怎样呢?恐怕免不了被催促缴纳租税。
我来到寺庙前,叩响门扉,拜谒张公的墓地。
再次跪拜,擦拭泪水,回忆起昔日的知遇之恩。
年轻时厌倦了尘世繁华,他选择骑鲸升天而去。
他在校对仙经,与仙人成为同伴。
他对尘世的嘲笑,一品官位又能有何益处。
世人忧虑生死,却未能探究生死的真谛。
生命本就生生不息,如同四季轮回。
罢了,无需再说,我在僧窗边听着春雨入睡。

注释

瘦马:形容马匹瘦弱。
踏:行走。
乱山:崎岖的山峦。
盘折:蜿蜒曲折。
度:穿过。
村坞:村庄和田坞。
花柳明:花红柳绿。
耕锄:耕田锄地。
肤寸:几寸。
拳屈:蜷缩。
去夏:去年夏天。
布种:播种。
迟暮:太晚。
夏租:夏季的租税。
催迫:催促。
萧寺:寺庙。
张公墓:张公的墓地。
畴昔:昔日。
纷华:尘世繁华。
骑鲸:升天。
校雠:校对。
三洞章:仙经。
飞仙:仙人。
一品:一品官位。
何补:有何益处。
患:忧虑。
未究:未能探究。
是生:生命。
不灭:生生不息。
来往:轮回。
若寒暑:如同四季。
休矣:罢了。
僧窗:僧人的窗户。
睡:入睡。
春雨:春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春日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开篇“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刻画了行者乘坐瘦弱马匹穿越崎岖山地和曲折的村庄边界的情景。“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则展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到处都是鲜花盛开,农人正在田间辛勤劳作。

接下来的“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细致地描绘了麦苗初长的情形,它们刚刚露出地面,长度还不到一拳。紧接着“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表达了诗人对去年夏天干旱导致播种延误的理解和感慨。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则流露出对于农时节的仓促和急迫感。诗人随后提及到向张公墓前拜谒,并在那里回忆起往昔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中的“骑鲸上天去”是典故,用来比喻人生如梦,一旦醒悟,就像骑着鲸鱼直上青云。诗中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用以平静的心态结束了这首诗,似乎在暗示一切都归于自然,人间纷扰不必再提。

收录诗词(1)

朱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张敏叔祠部压云轩韵

行行身渐高,长袖掠花梢。

一线道萦鸟,千年居等巢。

地岩金衬步,天近玉分庖。

抚掌栖松鹤,惊飞雪点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祥光寺

山寺藏遗刻,尘埃字半昏。

空挥岘首泪,谁起谢公门。

白石千年像,苍头五世孙。

他年想陈迹,卜筑向云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清芬阁

我爱君家似洞庭,却疑身在小蓬瀛。

白波潭上鱼龙舞,红叶村中鸡犬声。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事业有公卿。

后来若要知优劣,千古何人继盛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麻姑山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

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

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

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

怪木走狞虬,老藤连朽贯。

峰势忽骞腾,天马脱脩绊。

飞流三百尺,馀沫拂霄汉。

空谷隐晴雷,聒耳笑语乱。

所愿化日长,谁忧斧柯烂。

况复值此时,桃竹分相半。

乘兴事幽寻,顿觉神还观。

信步忘险易,履袜遭污漫。

恣观融结巧,疑费阴阳炭。

暝色生四垂,孤烟起樵爨。

千骑去如飞,夕阳人影散。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