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腰

软款围来,尺六无多,纤柔绝伦。

向灯前欹侧,惊回柳影;花边宛转,羞睹蜂魂。

染恨千丝,萦愁几缕,半幅曾窥湘水裙。

临风去,怕娉娉袅袅,化作行云。晓寒料峭难温。

好缓束吴绫茜色新。

为妆成有意,凭栏倦舞,醉馀无力,凭几慵伸。

剥枣应怜,偎琴更惜,透体沉檀一捻春。

谁堪拟,似盈盈佩玉,洛浦仙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腰》由清代诗人曹鉴冰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腰肢之美,充满了婉约与深情。

开篇“软款围来,尺六无多”,以“软款”形容女子腰肢的柔软,以“尺六无多”巧妙地指出了腰围之细,既展现了女子身姿的曼妙,又暗示了其体态的轻盈。接下来,“纤柔绝伦”四字直接点明了女子腰肢的纤细与柔美,令人赞叹不已。

“向灯前欹侧,惊回柳影;花边宛转,羞睹蜂魂。”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腰肢比作柳影和蜂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在灯光下或花丛中轻盈的姿态,以及羞涩而迷人的风情。通过“惊回柳影”和“羞睹蜂魂”的细节,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透露出她内心的细腻情感。

“染恨千丝,萦愁几缕,半幅曾窥湘水裙。”这里通过“千丝”和“几缕”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女子腰肢的柔韧与曲线之美,仿佛是千丝万缕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同时,通过“湘水裙”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临风去,怕娉娉袅袅,化作行云。”这一句以“临风去”描绘女子轻盈的身姿,而“化作行云”则表达了她如同飘逸的云彩般自由自在,既有动感又不失优雅。这种对动态美的捕捉,使得整个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晓寒料峭难温。好缓束吴绫茜色新。”这两句描述了清晨的寒冷难以温暖女子的身姿,但通过“缓束吴绫”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女子的细心与精致,也暗示了她对美的追求。吴绫的“茜色新”更是增添了色彩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饱满。

“为妆成有意,凭栏倦舞,醉馀无力,凭几慵伸。”这几句通过“有意”、“倦舞”、“醉馀无力”、“凭几慵伸”等词语,展现了女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姿态与情感变化,既有舞蹈的优雅,也有慵懒的闲适,体现了她多面的魅力。

“剥枣应怜,偎琴更惜,透体沉檀一捻春。”这里通过“剥枣”、“偎琴”等动作,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与自然、音乐的和谐相处,以及她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透体沉檀一捻春”则以沉檀香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女子内在的温柔与外在的清新。

最后,“谁堪拟,似盈盈佩玉,洛浦仙人。”以“盈盈佩玉”和“洛浦仙人”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脱俗,将她比作洛水之畔的仙人,既赞美了她的高洁气质,也表达了对她独特魅力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沁园春·腰》通过对女子腰肢之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情感世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20)

曹鉴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城路.蟋蟀

井梧飘后愁堪赋,俄闻这番凄语。

接砌花根,连阴树底,那不消人魂处。高吟低诉。

恰经断回文,指寒停杼。

灯影清莹,夜深怪尔撩愁绪。

苔茵露浓过雨,似休还又杂,月下鸣杵。

唧唧荒村,喓喓静馆,作出秋声无数。

何当递与,惹鹤步挨来,呆儿痴女。

盆盒携归,逞馀音更苦。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月中行.题陈素素像

轻盈燕子掌中身。对景舞还停。见君佳句更相亲。

笔底动人情。三春杨柳腰间细,二分明月鬓边横。

芙蓉初放碧池新。知是画图人。

形式: 词牌: 月宫春

菩萨蛮

篆烟吹过花深处。■■叶底垂甘露。何处见如来。

青莲笔下开。朝朝研墨碗。不画春山远。

但写妙莲华,香风遍若耶。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寄汉槎兄塞外.见《今词初集》、《瑶华集》、《词综》、《词雅》

情恻恻。谁遣雁行南北。惨淡云迷关塞黑。

那知春草色。细雨花飞绣陌。又是去年寒食。

啼断子规无气力。欲归归未得。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