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溪僧院

少年云溪里,禅心夜更闲。

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

露白钟寻定,萤多户未关。

嵩阳大石室,何日译经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年轻的修行者在云溪边,夜晚禅心更加宁静。
他煮茶款待清修之人,倚着月光坐在青山脚下。
夜深露水白,僧人敲钟宣告打坐结束,萤火虫多但门户未关。
遥想嵩阳的大石室,何时能完成翻译佛经返回呢?

注释

少年:年轻的。
云溪里:云溪边。
禅心:修行者的内心。
夜更闲:夜晚更加宁静。
煎茶:煮茶。
静者:清修的人。
靠月:倚着月光。
坐苍山:坐在青山下。
露白:夜深露水白。
钟寻定:敲钟宣告打坐结束。
萤多:萤火虫多。
户未关:门户未关闭。
嵩阳:指嵩山。
大石室:大石屋或隐居之处。
译经:翻译佛经。
还: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宗生活。开篇“少年云溪里,禅心夜更闲”两句,通过对比一个年轻僧人的平静心境与深夜的寂静,表达了远离尘世、专注内在修行的情景。

接着,“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月光下的宁静生活,以及通过品茶来保持清醒和专注。这里的“静者”指的是追求心灵平静的人,而“苍山”则象征着远离尘世的深山。

“露白钟寻定,萤多户未关”两句,通过对露水与夜晚萤火虫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自然和谐的氛围。这里,“露白”形容露水如白玉般纯净,而“钟寻定”则暗示着僧人对于时间的把握和生活的规律性。“萤多户未关”则是对夜晚灯火未熄时刻的描绘,反映出僧院中仍有不眠之徒。

最后,“嵩阳大石室,何日译经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嵩山石室的向往,以及对佛经翻译工作的渴望。这里的“大石室”象征着僧人的修行之地,而“何日译经还”则是诗人对于返回僧院,继续佛法研究和传播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禅宗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宁静与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寄方干

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

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

钓舟春岸阔,庭树晚烟还。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崇圣寺僧

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

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

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

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崇义里言怀

马蹄京洛岐,复此少闲时。

老积沧洲梦,秋乖白阁期。

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

把向侯门去,侯门未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晨起

晓色教不睡,卷帘清气中。

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

并鸟含钟语,欹荷隔雾空。

莫疑营白日,道路本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