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粹上人的僧侣,他离开尘世,远赴南海航行,采摘北山的薇菜,过着看似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即使在方外之地,他的心中仍牵挂着远方的母亲,这份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逝川无停波,浮云时独飞”,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变化不居。接着,“十年出家去,早著游子衣”点明了粹上人离家出走,成为僧侣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的深深眷恋。
“朝帆南海航,暮采北山薇”描绘了他每日的行踪,从南到北,从海到山,生活虽艰苦却充满诗意。这不仅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孰云方外乐,倚门有遐思”一句转折,指出虽然在方外寻求心灵的宁静,但心中对家的思念却始终无法忘怀。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亲情的深情呼唤,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归属感的强烈渴望。
“丸丸赤城山,中有乌乌慈”通过描述赤城山中的慈乌,进一步深化了对亲情的描绘,慈乌反哺的场景象征着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关怀,呼应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娱嬉在昕昔,况适静者期”表达了尽管在宁静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但心中的牵挂和对母亲的思念却难以平息,这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寄托。
“朔风吹大江,越树淡寒晖”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大江上的朔风和越地的树木,都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
“顾瞻东归屐,梦绕玉溪湄”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诗人想象着自己归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向往,这既是现实的期盼,也是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粹上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亲情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人生、自然和亲情的独特感悟,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