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鼎臣二首(其二)

宛陵大江左,我家更在东。

忆子到县时,目寄孤飞鸿。

沧浪无钓艇,海洋多飓风。

游鳞向何处,远将消息通。

嘤嘤双黄鹂,踯躅芳树中。

听之有深意,白日已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彭罙所作的《寄沈鼎臣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沈鼎臣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宛陵大江左,我家更在东”,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与友人的距离,宛陵位于长江之左,而诗人自己则更在东方,两地相隔,增加了思念的分量。

接着,“忆子到县时,目寄孤飞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达县里的回忆,通过想象友人乘着孤飞的鸿雁传情达意,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沧浪无钓艇,海洋多飓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暗示了环境的险恶与变化莫测,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不可预知。

“游鳞向何处,远将消息通”中,“游鳞”比喻漂泊不定的人,这里指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踪的关切和对消息传递的期待。

“嘤嘤双黄鹂,踯躅芳树中”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画面,黄鹂鸟在树间鸣叫,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听之有深意,白日已匆匆”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倾听黄鹂的鸣叫声,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

彭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无不读,通五经。性行纯,谨言笑。有《仲愈集》

  • 字:仲愈
  • 籍贯:元广陵

相关古诗词

金粟影

开窗见明月,团团弄清辉。

湛露下庭柯,幽香发华滋。

手举青玉案,嘉与仙人期。

遨游青云中,遗我最高枝。

茹芳咽琼液,插花醉瑶池。

中有群凤鸣,景星亦相随。

高轩夜深坐,秋影正葳蕤。

勿持广寒斧,为赋小山辞。

形式: 古风

芝山吟

西山有灵芝,我采茹其芳。

吐气为卿云,绚烂纷天章。

紫微上卿不敢惜,手抉氛埃看五色。

虎豹卫关深九重,倏烁电光迷白黑。

归来不是故山遥,天风卷幔正飘飘。

化作慈溪泮林雨,坐令嘉植长春苗。

碧涧泠泠煮芹藻,恰似山中采芝好。

咀华滋味与人同,粱肉朱门祇素饱。

阖闾城头秋日凉,停云只隔钱塘江。

西山日夜生辉光,山中紫芝烨烨长,更结飞霞高颉颃。

形式: 古风

巴陵女子行

巴陵郡西江水浑,赤沙黄壤东南奔。

迩来湜湜已百载,中有婉娈之忠魂。

当时郡有贾氏妇,志节凛凛摩乾坤。

家亡国破身执义不辱,乃是韩魏国忠献五世之曾孙。

临平湖开石封发,五陵气尽天房昏。

甲马三百万,北来正啍啍,连城破竹势迎刃。

牵羊系颈,投冠解绶,乞伏窜匿俱纷纷。

不意弱草中,见此松柏根。

读书不学曹大家,事夫却是桓少君。

君臣大义本与夫妇一,慷慨万古保贞操。

视生死朝夕,不啻富贵如浮云。

恨不生为男,横戈赴三军。

栖栖临绝音,耿耿昭人文。

练裳纵横四百字,上陈祖宗创业有至道,下斥奸邪误国偷生存。

吾词既毕分已尽,精卫何苦犹衔冤。

想当捐佩入不测,幽光上浮白日衔,阴魄直塞珠宫门。

湘灵罢瑟虙妃泣,冯夷长啸群龙翻。

至今合颂其诗感其事,令人浩气填膺那可扪。

或者疑之不能成人善,谓其见梦于人,不若效灵史氏为可敦。

乌乎时无欧阳公,断臂之妇终无闻。

何以愧卖降表贞节,薄俗那能讥兔园。

我愿燃犀取灵骨,封以夏屋旌以石表双高蹲。

奏之大廷布天下,激厉臣子皆忠淳,可以扶三纲正人伦。

谓予有不信,请视贾娥坟。

形式: 古风

怡云轩歌为茂上人赋

怡云轩前古松树,日日云来满幽户。

怡云野老对松眠,看云自来还自去。

非烟非雾流光晶,白衣苍狗倏多形。

有时骤雨动灵怪,恐是老龙来听经。

饥食坐单行复息,心与浮云两无迹。

钵中水是天上泉,窗隙罅非山下石。

青天漫漫积空寥,磅礴云间无远遥。

乘之瞬息千万里,灵鹫峰头雪未消。

我乐在云云我悦,相从不似长相别。

云归岩洞我还山,碧潭夜夜看孤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