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风劲节图

司空史公旧姓张,少年便作青琐郎。

公馀每为竹写照,须臾素楮森琳琅。

自言我画宜速购,他日欲求不屑就。

前辈惟推夏仲昭,时人只重杨廷秀。

我闻此语信未真,今见此图良可人。

奇石棱层带莓藓,孤标洒落超风尘。

我生爱竹真成癖,隙地无多亦移植。

皇天知我嗜好清,一官故向潇湘谪。

潇湘两岸千万竿,开轩洗盏时时看。

清风亦许夷齐合,劲节不知天地寒。

公从何年索此幅,恍然坐我潇湘侧。

司空位重懒挥毫,此画寻常岂能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茂元所作,名为《题清风劲节图》。诗中描绘了一幅以竹子为主题的画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的品格。

诗的开头提到“司空史公旧姓张”,这里巧妙地引入了画作的创作者身份,即司空史公,原名张,年轻时即成为青琐郎(宫廷中的官员),暗示其才华横溢。接着,“公馀每为竹写照”点明了画作的主题——竹子,并强调了画家对竹子的深情厚意。“自言我画宜速购,他日欲求不屑就”则表达了画家对于作品的自信与期待,希望观者能够迅速欣赏并珍藏。

接下来,诗人通过“前辈惟推夏仲昭,时人只重杨廷秀”两句,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画家相提并论,既是对前辈的尊敬,也是对自己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紧接着,“我闻此语信未真,今见此图良可人”表明诗人对画作的赞赏之情,认为这幅画不仅技艺高超,更能够触动人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直接描述了画作的内容:“奇石棱层带莓藓,孤标洒落超风尘。”通过奇石与竹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我生爱竹真成癖,隙地无多亦移植。”即使空间有限,也愿意种植竹子,可见其对竹子的痴迷。

最后,“皇天知我嗜好清,一官故向潇湘谪”一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到潇湘之地,却因对竹子的喜爱而感到庆幸。潇湘两岸的竹林,成为了诗人精神寄托之所,他在这里“开轩洗盏时时看”,在清风中品味竹子的清雅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一幅画作转化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让人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作背后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

杨茂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江心寺

榛桧破岩幽,萧寺临沧流。

宋皇爱行幸,此地昔曾游。

阶草承金辇,堤松维藻舟。

裁诗刻翠壁,龙光满渊丘。

彤云丽行在,綵凤翼宸游。

凭轩玩鱼鸟,命爵娱歌讴。

嗤彼越勾践,局促怀国雠。

卧薪不出户,何以销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大武山仙人迹

一山高出万山颠,绝顶相传旧有仙。

朱草紫芝云外地,碧桃红杏洞中天。

石盘棋散留残子,药灶丹成起断烟。

借问王乔真甲子,寻常七日是千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奉送赞枢白因夫赴留都

上林春苑赋初成,且复衔恩向旧京。

锦旆光摇千嶂晓,牙樯影泛九河清。

风生幕府閒过墅,月满营门细论兵。

况是谢家森玉树,江东今羡旧簪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张仲明先生高斋

斋居何肃肃,门掩秋风里。

谁拂床上尘,为拜颜夫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