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向来杨处士,今作岸禅师。
懒散元非我,熙怡竟有谁。
长应心似水,不复口如碑。
此处真安稳,何人妙得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名为《智岸将往钱塘索妙乐庵诗勉此为句》。诗中以杨处士与岸禅师的转变作为引子,探讨了懒散与熙怡、心如止水与口如碑的对比,以及在这样的状态下,内心是否真正安定,以及这种状态如何被他人理解。
首联“向来杨处士,今作岸禅师。”点明了人物的转变,从世俗的杨处士变为修行的岸禅师,暗示了个人精神层面的升华。
颔联“懒散元非我,熙怡竟有谁。”通过对比“懒散”与“熙怡”,表达了对内心状态的反思。懒散并非真正的自我,而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却难以被他人完全理解或体会。
颈联“长应心似水,不复口如碑。”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如同流水般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固执地坚守某种观点或言论,体现了修行后的内心变化。
尾联“此处真安稳,何人妙得知。”总结了诗的主题,指出这种内心的安定与平和是真实的,但其微妙之处可能只有自己才能深刻体会,表达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独特性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精神转变的描绘,探讨了内在平静与外界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独特性。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尔来无酒可沾唇,只恐傍人怪独醒。
自笑金龟已当了,惠然谁复遣银瓶。
酷爱日长萤可聚,几人如古惜分阴。
胸中万顷清凉地,莫遣俗尘乘间侵。
谁能也学读书痴,园圃三年忘了窥。
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
出自高明盛,归从望族贤。
崇仁膺帝命,积善信家传。
翌翌才三世,冥冥忽九泉。
空馀可铭事,追继采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