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车遥遥

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

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

脸边楚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

芳草又衰还不至,碧天霜冷转无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翻译

自从车马出门离去,我便独守空房,寂寞无声。
夜晚的玉枕上,再无鱼传来的消息,秋天已尽,大雁的书信也遥远难及。
脸上感受到楚地的秋雨随风飘落,头顶上的春云在阳光下渐渐消散。
芳草又枯黄,但期盼的人仍未归来,碧蓝的天空下,寒霜更增添了我的忧愁。

注释

车马:代指外出的人。
空房:无人居住的房间,暗示孤独。
寂寥:寂静和孤独。
鱼信:古代用鱼形木片传递消息。
雁书:大雁传书,古代常见的通讯方式。
楚雨:泛指南方的秋雨,可能带有思乡之情。
春云:象征美好的希望或思念。
不至:未到,未归。
无憀:无聊,无所寄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孤寂而又深远的意境。起始两句“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表达了诗人自从外出归来后,就独自一人在空旷的房间中度过宁静的时光。这里,“车马出门朝”可能是对往日繁华生活的一种回忆,而“空房守寂寥”则显示了现在孤独和安静的状态。

接着,“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玉枕象征着高贵而清冷的生活环境,夜晚的寂寞与鱼跳水面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信息断绝。而“金钿”则是古代书信封口的装饰,“秋尽雁书遥”暗示着远方亲友的音讯已久无消息,这些都加深了诗人孤寂感。

中间两句“脸边楚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面颊之旁的细雨,如同远方的思念轻拂过脸庞,而头顶上的春云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消散,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最后,“芳草又衰还不至,碧天霜冷转无憀”两句则是对未来的预感。芳草再度凋零,而期待中的到来仍然遥不可及;碧蓝的天空中秋意渐浓,甚至连思念都变得冰冷,这些景象都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望。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和细腻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寂感和对远方亲友思念之情。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是一篇颇具表现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65)

胡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交河塞下曲

交河冰薄日迟迟,汉将思家感别离。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

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

半床秋月一声鸡,万里行人费马蹄。

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

楼台稍辨乌城外,更漏微闻鹤柱西。

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杂曲歌辞.妾薄命

阿娇初失汉皇恩,旧赐罗衣亦罢熏。

欹枕夜悲金屋雨,卷帘朝泣玉楼云。

宫前叶落鸳鸯瓦,架上尘生翡翠裙。

龙骑不巡时渐久,长门长掩绿苔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

乘船浮鹢下韶水,绝境方知在岭南。

薜荔雨馀山自黛,蒹葭烟尽岛如蓝。

旦游萧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桂影潭。

不为箧中书未献,便来兹地结茅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