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胡遇

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

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寿命长短自有定理,何曾能避免感叹。
祭祀时带回初雪,凭吊后又折取寒花。
秋天野外的水流声断续,傍晚山中光影斜长。
虽然相识众多兄弟,还能来到你的家。

注释

夭寿:寿命长短。
齐理:定理,指生死有常。
何曾:何尝。
叹嗟:感叹。
祭回:祭祀归来。
朔雪:初雪。
吊后:凭吊之后。
寒花:寒冷季节的花朵。
野水:野外的流水。
秋吟:秋天的流水声。
断:断续。
空山:寂静的山。
暮影:傍晚的影子。
相识遍:认识的人多。
犹得:还能。
君家:你的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哭胡遇》,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胡遇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寂。

“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这里,“夭寿”指的是短暂的生命,而“齐理”则是指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接受。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胡遇早逝的哀悼之情,以及这种悲剧发生时自己也无法幸免于叹息。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诗人在这里用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祭祀和吊唁都是古代中国对逝者的礼节,“收朔雪”象征着冬日的严寒,也可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折寒花”则是诗人在悲伤中所做出的一个象征性的行为,表现了他对胡遇的怀念。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秋天的野水不再有夏日的欢歌,只剩下断续的秋虫鸣叫;而空旷的山中,夕阳西下的长影更添了几分寂寞。

“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胡遇家族的深厚情感。尽管朋友四散,但他依然能感到胡遇家的温暖和亲切,这种情感的连结是时间也无法消磨的。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悼,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者家族的情感寄托,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悲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夏日寄高洗马

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

白衣苍鬓经过懒,赤日朱门偃息迟。

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

不缘马死西州去,画角堪听是晓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夏夜

原寺偏邻近,开门物景澄。

磬通多叶罅,月离片云棱。

寄宿山中鸟,相寻海畔僧。

唯愁秋色至,乍可在炎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旅游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

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

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留别光州王使君建

杜陵千里外,期在末秋归。

既见林花落,须防木叶飞。

楚从何地尽,淮隔数峰微。

回首馀霞失,斜阳照客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