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其三)

至言妙道。□□□□□□□。□□□□。

□是蓬莱顶上仙。归根□□。□□□□方复命。

复命常存。此事幽微好细论。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抡的《减字木兰花·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至言妙道"一句,以极高的评价来描述某种言论或教导,表明它达到了一种玄妙无比、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这四个字已经开启了全诗的哲理与神秘色彩。

接下来的"□□□□□□□。□□□□。"因为缺少文字,我们无法直接解读,但从整体来看,这部分可能是在描绘某种景象或情感,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来深化前述的“至言妙道”。

随后的"□是蓬莱顶上仙。归根□□。"中的"蓬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座位于东海之中的仙山,而这里出现"蓬莱顶上仙",很可能是在形象地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层面的高远境界。"归根"两字则意味着回归本真或本源,这里的"□"可能是指某种精神状态或内心世界的深处。

紧接着的是"□□□□方复命。复命常存。"这里的"方复命"大概是在表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修行或体验之后,才能恢复到一种本源、纯净的生命状态。而"复命常存"则意味着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达到一种持久不变的存在,这里的“命”可能指的是生命力或精神力量。

最后一句"此事幽微好细论。"表达了对于这种深奥难懂的事情需要认真、深入地去思考和探讨,反映出诗人对待这些玄妙主题的严肃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神仙境界的描绘,以及对精神修养过程的暗示,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峰的向往和探索。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减字木兰花.修养十首(其一)

五行颠倒。火里栽莲君莫□。□要东牵。

引取青龙来西边。一阳时候。□□温温光已透。

消尽群阴。赫赤金丹色渐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冥冥窈窕。□□□□□□□。□□□□。

□□□□□□□。□□□□。□□□□□□□。

□□□□。□□□□□□□。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阴阳均配。□□□□□□□。□□□□。

争得灵苗不解□。□□□□。□□□□□□□。

□是真铅。只□□□□□□。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九)

乾坤入手。谈笑三关云□□。□□□□。

鬼骇神惊一黍光。逍遥宇内。□□□□□数外。

功满三千。独跨斑麟入紫烟。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