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又挂朝衣一自惊,始知天意重推诚。
青云有路通还去,白发无私健亦生。
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宦途巇崄终难测,稳泊渔舟隐姓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病中初闻复官二首(其二)》。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颇具深度,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又挂朝衣一自惊,始知天意重推诚。”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重新穿上官服的惊喜之情,以及对天命的感悟。这里的“朝衣”象征着官方的职位和身份,而“天意”则是古人常用来表达命运安排的词汇,显示出诗人对于复官的不易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
“青云有路通还去,白发无私健亦生。” 这两句则抒写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人生态度。尽管年华老去(白发),但精神依旧健康而坚韧(无私健亦生)。这里的“青云”常用来比喻高洁和远大,诗人似乎在表达着对未来某种美好的期待。
“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情感转变。先是躲避温暖的环境(暖池),有如凤凰般优雅自得,但最终却与寒冷的山谷中幽深的树木(莺)相伴。这一转折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诗人的情感波动。
“宦途巇崄终难测,稳泊渔舟隐姓名。” 最后两句则是对官场生活的深刻体悟。宦海无边,官场的路途崎岖而难以预测(宦途巇崄),诗人选择了退隐,像是一艘渔舟稳稳停泊,而隐藏自己的名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一个从惊喜到感悟,再到超脱的精神旅程。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官场的复杂和人生境遇的多变。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八月初长夜,千山第一程。
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
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
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
睡起褰帘日出时,今辰初恨间容辉。
千行泪激傍人感,一点心随健步归。
却望山川空黯黯,回看僮仆亦依依。
定知兄弟高楼上,遥指征途羡鸟飞。
纨扇相敧绿,香囊独立红。
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
何繇见周昉,移入画屏中。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仙树有花难问种,御香闻气不知名。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