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偃吹笛

李谟美梁州,独孤生窃笑。

声既杂夷乐,叠复误水调。

区区许云封,女子称商肖。

天宝小部乐,能使玉妃釂。

论竹取云梦,不老不可少。

七月望一周,生伐以此料。

韦郎衒名管,半曲裂数窍。

风流渺无继,是子差可教。

安得君山翁,渔艇巴陵道。

擪捻三五声,万籁发天妙。

清音彻四山,猿鸟惊飞噭。

大管藏合拱,直俟元君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偃吹笛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情感的传递。诗人以“李谟美梁州”开篇,巧妙地将朱偃与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李谟相提并论,暗示了朱偃吹奏技艺之高超。接着,“独孤生窃笑”一句,似乎在暗喻朱偃的演奏中融入了独到的创新或幽默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声既杂夷乐,叠复误水调”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朱偃吹奏时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有异域风情的元素,又可能因一时疏忽而与传统曲调有所偏差,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种对音乐多样性的追求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区区许云封,女子称商肖”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进一步赞美了朱偃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仿佛他能将云雾封存,让女子模仿商音,展现出其音乐技艺的高超和独特魅力。

“天宝小部乐,能使玉妃釂”一句,借用了唐代宫廷音乐的典故,暗示朱偃的演奏如同天宝年间的小部乐一样,能够打动人心,甚至让玉妃这样的尊贵人物为之动容,强调了其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论竹取云梦,不老不可少”等语句,表达了对朱偃吹奏乐器(可能指的是笛子)的赞美,认为它如同云梦中的佳木,不可或缺。同时,通过“韦郎衒名管,半曲裂数窍”等描述,进一步展示了朱偃演奏技艺的精湛和对乐器的深刻理解。

最后,“风流渺无继,是子差可教”两句,表达了对朱偃艺术传承的期待,认为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诗人希望有如“君山翁”般的人物,能够在巴陵道上继续吹奏,将这份美妙的音乐传播开来,使得“清音彻四山,猿鸟惊飞噭”的场景得以重现,展现音乐跨越自然界的震撼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朱偃吹笛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还蕴含了对艺术传承、创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幅生动、充满情感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悠扬的笛声之中,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无限遐想和感动。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

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

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

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

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

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

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

摩娑旧圣石,政恐嫌俗驾。

感慨明义师,徘徊一悲咤。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披云台

深公出东都,山色已清好。

流行沧江上,快意时绝倒。

洗尽眼界尘,招提迹如扫。

众挽来灵山,世故亦相恼。

平生爱山心,不厌更幽讨。

扪萝开细岑,脱履藉丰草。

聊烦坡陀石,坐此突兀老。

是身端如云,去住殊未保。

孤峰起孤烟,晴湖漾晴昊。

宾主两忘言,可为知者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跋胡德辉诗卷

一官三语掾,驱车大河北。

饭涩羹亦稀,哦诗写胸臆。

作者非难到,已自入阃域。

邮筒远相饷,我岂今衡尺。

粗能擿陇云,亦不误雌霓。

千里得行记,了了所见历。

士材有如此,磊落固易识。

寄语直指公,勿作寒蝉默。

形式: 古风

德辉次旧韵见寄复和

邗沟别清扬,十稔限南北。

羁游多面交,从谁吐心臆。

初筵群玉府,香誉蔼区域。

如何窾言加,进寸辄退尺。

归来赋郊居,邀客赏冰霓。

青云一蹙易,斜飞要游历。

水镜岂无人,瑾瑜固易识。

君子有常道,要不失语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