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二)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与小草的生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牵绊。"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以小草的生机勃勃反衬自己的囚禁之苦,暗示生命的坚韧。"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揭示出即使遭遇挫折,人们仍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和情感依托。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直接陈述诗人的处境,时间的流逝加剧了他的孤独感。"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通过远方兄弟的想象,表达对亲情的思念和距离的遥远。"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进一步强化了家庭的牵挂和现实的隔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在困境中朋友的陪伴成为精神支柱,他们的笑声和交谈暂时忘却了苦难。"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夜晚的交谈更显亲密,友情的力量超越了困苦。最后两句"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强调在患难中朋友情谊的深厚,甚至超越了血缘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怨,又有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163)

李梦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字:献吉
  • 号:空同
  •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 生卒年:1472-1530

相关古诗词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三)

檐月何徘徊,晨风复依依。

载言别同居,仓皇倒裳衣。

处者各惆怅,去者从此辞。

挽手刺刺语,寄言家中知。

丁宁故与亲,愿勿长相思。

明明昊天威,我久宁在兹。

形式: 古风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四)

皇矣彼上帝,赫赫敷明威。

四序舒以惨,中有玄妙机。

烛龙跃天门,一朝景光回。

昔为霜下草,今为日中葵。

稽首沐罔极,欲报难为词。

形式: 古风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五)

明月出东方,徒行反家室。

室人走相讯,问我何由出。

明知非梦寐,欲辩仍自失。

喜极双涕零,转面各衔恤。

垂镫照缃卷,浮埃满朱瑟。

愁言卒未倾,忽复见晨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六)

鸣镳踰广陌,执简谒彤闱。

道逢相识问,倏如远行归。

虎拜阁门下,龙颜霁晨辉。

二后邈以诏,吾皇嗣其徽。

从谏如转九,旁求炳先几。

令闻洽四国,寿与南山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