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歌(其二)

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

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歔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瞑目时。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鸰在原我何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六歌》中的第二首。文天祥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战乱中分崩离析的悲剧,表达了对亲人离散、生死别离的深切哀痛。

诗中开篇即点明了家庭的不幸,“有妹有妹家流离”,妹妹一家因战乱而四处漂泊,生活艰辛。接着描述了妹妹在丈夫离世后,独自带着孩子艰难求生的情景,“良人去后携诸儿”。随后,诗人通过“北风吹沙塞草凄”这一景象,渲染出一种荒凉、悲苦的氛围,暗示着妹妹一家所处环境的恶劣。

紧接着,诗人通过“穷猿惨淡将安归”一句,借用了“穷猿失木”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妹妹一家在战乱中无处可归的绝望与无助。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妹妹一家的困境,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深忧虑。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去年妹妹在南海边失去母亲的场景,“去年哭母南海湄”,妹妹一家在失去母亲的同时,又失去了父亲,三男一女一同哀伤,唯独妹妹不在场,让人心生怜悯。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妹妹命运的同情,“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瞑目时”,妹妹的家人在母亲去世时未能陪伴左右,母亲在世时也无法预知自己的结局,这不仅是对妹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整个社会动荡、家庭破碎现象的深刻反思。

最后,“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鸰在原我何为”两句,诗人以哀婉的歌声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亲人离散、生死别离的无限悲痛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团圆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宁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遭遇战乱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六歌(其三)

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

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

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

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六歌(其五)

有妾有妾今何如,大者手将玉蟾蜍,次者亲抱汗血驹。

晨妆靓服临西湖,英英雁落飘璚琚。

风花飞坠鸟鸣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天摧地裂龙凤殂,美人尘土何代无。

呜呼五歌兮歌郁纡,为尔溯风立斯须。

形式: 古风

端午初度(其二)

向来松下鹤,今日傍谁门。

梦见瑶池沸,愁看玉垒昏。

所思多死所,焉用独生存。

可惜菖蒲老,风烟满故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还司即事(其二)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嘷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