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处州徐守三首(其二)

共理经年惠利丰,此邦歌颂蔼提封。

仙都洞府春风好,处士星躔瑞气浓。

道向偓佺传口诀,禅从摩诘悟心宗。

世间功业公馀事,平日高情薄万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多年以来,这里治理有方,百姓生活富饶,全国都赞颂这片乐土。
仙人居住的洞天福地,春风和煦,隐士们的星象吉祥,瑞气满天。
道法从偓佺那里传承口诀,禅修则从王维那里领悟心法。
在世间追求功名事业只是业余之事,他平时的高尚情操超越了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注释

共理:治理有方。
经年:多年。
惠利丰:生活富饶。
此邦:这里。
蔼提封:赞颂的乐土。
仙都洞府:仙人的居所。
春风好:春风和煦。
处士:隐士。
星躔:星象。
瑞气浓:吉祥之气。
道向偓佺:道法从偓佺那里。
口诀:口授的秘诀。
禅从摩诘:禅修从王维那里。
悟心宗:领悟心法。
世间功业:世间追求的功名事业。
公馀事:业余之事。
平日高情:平时的高尚情操。
薄万钟:超越对万钟财富的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望所作,名为《寿处州徐守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官员德行和政治成就的寿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共理经年惠利丰”,意指徐守在任期间,政绩突出,为民造福,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此邦歌颂蔼提封”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德政进行赞誉,如同古代尊贵者的封号一样被传颂。

接下来的“仙都洞府春风好”,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宛如仙境的美好环境,暗示徐守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在道德修养上也达到了高尚的境界。“处士星躔瑞气浓”进一步强调了徐守的品格和才能,如同璀璨之星,散发着浓郁的祥瑞之气。

中间两句“道向偓佺传口诀,禅从摩诘悟心宗”,显示出诗人对佛家修行之法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形容徐守的智慧和内在的修养,如同大师们口传的心得和禅宗的奥义。

最后两句“世间功业公馀事,平日高情薄万钟”,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徐守不为物欲所累、情操高尚的赞美。这里的“薄万钟”意味着对金钱地位的淡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王之望对徐守品德和政绩的高度评价,以及他个人对于修养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寿处州徐守三首(其一)

仆射文章六百春,人间又见石麒麟。

朱颜白发古仙伯,和气清风今德人。

出处三朝常守道,承宣千里更宜民。

圣时共政须耆旧,归去千秋辅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台州黄守

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

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

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张和公母秦国太夫人挽词

誓比共姜早,贫如翟母希。

三迁功可大,五福报无违。

衮绣供儿綵,风幡契祖机。

千秋凭直笔,图史播芳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怀李相之

李子通家旧,人门孰与侔。

胸中足今古,皮里贮阳秋。

尊酒怀清致,关山隔俊游。

江城携手地,春色黯离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