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庭观(其二)

云軿不许折铛追,太白遗诗人亦疑。

千载何人为湔拂,谢家春草又生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妙庭观(其二)》由宋代诗人徐安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人遗迹的感慨与追思。

首句“云軿不许折铛追”,以“云軿”象征逝去的辉煌与不可触及的过往,表达了对已逝文人成就的仰慕与追忆,却无奈于无法亲身体验或追寻。“折铛追”则暗喻试图捕捉或重现历史的痕迹,但最终发现这是一场徒劳的努力。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次句“太白遗诗人亦疑”,提到李白(太白)的诗歌成就,以及后世对于这些作品的疑惑与不解。这里不仅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后人解读与理解古代文化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困惑的一种反思。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伟大的作品,也难免让后来者产生疑问,这反映了文学创作与传承过程中的复杂性。

第三句“千载何人为湔拂”,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思考。这里的“湔拂”原意为清除污垢,此处比喻清理历史尘埃,寻找真相。诗人提出的问题是,在千年的时光流转中,究竟有多少真相被遗忘或扭曲,需要有人来重新审视与澄清。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也是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谢家春草又生池”,借用谢灵运(谢家)的典故,表达了对文化的生生不息与传承的信念。谢灵运的诗歌如同春草,虽历经千年,但依然能在文化之池中焕发新生。这句诗既是对前人文化的赞美,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乐观期待,暗示了文化传承的永恒性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妙庭观(其二)》通过对古代文人遗迹的追思与感慨,探讨了历史、文化传承、个人成就与时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收录诗词(39)

徐安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徐州评词名演员。18岁随苏北大鼓艺人张绍聘学艺,后改说评词。民国初年,成为苏北书坛“八大将”之一。看家书目为《七侠五义》、《小五义》。他说书语言诙谐幽默,长于表演。《小五义》中的主人公徐良被他说演得活灵活现,听众誉他为“活徐良”。为人刚直不阿。台风正派,演出冬穿长袍,夏穿大褂,一丝不苟。晚年说书仍声若洪钟

  • 籍贯: 宿迁
  • 生卒年:1892—1960

相关古诗词

妙庭观(其三)

槐覆星坛惟旧迹,土埋丹鼎不知时。

刻舟何处长生路,回音海山空赋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大涤洞

大涤山藏碧玉函,神龙护穴虎驯岩。

华阳邃道通仙处,始见元同骨不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石床

枯藤老大似虬悬,一榻留云对洞门。

无复高人眠醉石,空留芳草引王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登舟

廛市尘埃苦没头,霜晴清兴动林丘。

买舟迤逦穷观览,载酒从容作拍浮。

山远眼随飞鸟入,溪清身与戏鱼游。

遥观九曲山如锁,说与篙人缓放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