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丁戊山人傅木虚歌

吾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窟穴勾曲非人寰。

上有石峰千丈之崟岌,下有清溪万折之潺湲。

普照岩前云出入,白沙洞口云沾湿。

仙坛佛塔互低昂,宝盖灵幡复披拂。

石鼎丹炉五百春,幽栖今有傅山人。

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

闻君昨游豹子石,马退茅亭有仙迹。

玉銮隐约不堪攀,玄圃峥嵘望何极。

嗟余曾入大罗天,名在丹台石室边。

蓬莱一谪违真侣,蹩躠风尘独可怜。

王烈素书尚能识,石髓遇之傥堪食。

时观紫气一登楼,愿拜青牛见颜色。

君不见葛洪欲求勾漏丹,邓岳止之犹复还。

乘风万里倏可至,迟尔归来罗浮四百三十二之仙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勾漏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以及与道教、佛教相关的隐逸生活。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勾漏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融合。

首句“吾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开篇即点出勾漏山的神秘地位,暗示其非凡之处。接着描述山中石峰高耸、溪流曲折,云雾缭绕,仙坛佛塔并立,宝盖灵幡飘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石鼎丹炉的描写则暗示了炼丹修仙的传统,傅山人作为隐居者在此修行,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通过深入内省,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诗人通过“闻君昨游豹子石,马退茅亭有仙迹”等描述,表达了对丁戊山人傅木虚的敬仰之情,并借由自己的经历与之共鸣,表达了对仙山生活的向往。

最后,“君不见葛洪欲求勾漏丹,邓岳止之犹复还”引用历史典故,以葛洪与邓岳的故事,强调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丁戊山人傅木虚能够坚守道义、不为外物所动的赞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勾漏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端州凯宴行

自从大罗山贼来,虔刘妇女驱婴孩。

千家万家室如扫,仓囷杼轴皆尘埃。

幕府专征有成算,汉军达军势如电。

飞符三楚调狼兵,五将前驱我军殿。

笳鼓长麾入瘴茅,空巢不费诸军箭。

羽书驰报请刍粮,士饱马肥思一战。

西风铙吹凯歌归,数十俘囚泮宫献。

谁知首级半农商,血裹淋漓那忍见。

椎牛酾酒飨归士,犷悍狼兵更愁怨。

金花锦帐排军门,诸司尽向端州宴。

吁嗟此事真儿戏,曹幕诸山贼犹炽。

岭南无岁无征戎,愿君勿似大罗功。

形式: 古风

灵台引

雨雪萧萧闭关卧,劲风吹寒激窗过。

篝灯不寐抚髀坐,哀歌中夜无人和。

只今书牍有三千,不似东皋二顷田。

餔糜一饱寒无毡,男号女啼常在前。

曾闻宁生一叩角,下车载之相齐国。

人生穷达未可卜,布衣且寄灵台宿。

形式: 古风

送顾玄纬省觐京师因归无锡

五月麦苗黄,南风藕花白。

水驿北归船,饯送勾吴客。

顾侯昔隐勾吴墟,闭户颇窥千卷书。

前年忽忆罗浮胜,捧檄忻乘使者车。

到官十日理山屩,四百峰头采灵药。

未论勾漏有稚川,且喜永嘉得康乐。

春来种秫无公田,禄米只充酤酒钱。

闲寻我辈屏驺从,往往寄饷云霞篇。

侯年方及四十四,思玄已著还山赋。

台省诸公不可留,林泉发兴翩然去。

东门出祖苦匆匆,酒绿蕉黄荔子红。

帆席挂时沾暑雨,蒪鲈归日及秋风。

秋风先到潞河渚,宁亲上寿尚书府。

挂冠即向神武门,扬舲共指春申甫。

第二泉头日快哉,彗山犹有读书台。

笔逢棐几题诗去,棋掩幽窗赌墅回。

小山桂树长吟讽,孤鸿渺渺挥弦送。

访古朝登季子祠,寻幽夕宿张公洞。

君不见张长公,君不见邴曼容。

宦情何有六百石,禄食岂必三千钟。

从此著书年月久,玉检瑶编藏小酉。

他时我亦卧罗浮,书成寄我山中否。

形式: 古风

樵山杂言送严寅叔

山木兮青青,山泉兮泠泠。

君不顾兮忽惆怅,松落色兮泉无声。

昔与君兮卧空谷,泉为琴兮松为屋。

思共济兮苍生,耻自投兮荆玉。

群龙集兮纷相迎,送君出兮谒承明。

眇不才兮独留,云霏霏兮媵予而上征。

君将行兮一停车,饮君酒兮揽君袪。

霖雨沛兮今方须,樵之云兮将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