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亡弟子的思念之情和自己文笔才华的自信。开篇“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两句,通过描绘弟子被神仙真府所召、共同营造灵境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亡弟子的怀念和对其非凡才能的赞赏。
接着,“亦谓神仙同许郭,不妨才力似班扬”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亡弟子不仅得道成仙,而且才华横溢,如同古代著名文学家班固、扬雄,显示出诗人对弟子的极高评价。
中间,“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两句,则是通过黄绢(古代知名的书法家)和霜缣(精美的丝织品)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笔的自信,认为自己的文字才华甚至超过了黄绢的书法艺术,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回报。
最后,“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尽管自己有着丰富的文学才华,却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无卖处”),而自己的笔力日渐消逝,文墨用尽,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中遇到的困境和不被理解的苦闷。
整首诗通过对亡弟子的怀念和自我才华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自嘲,同时也展现了陆龟蒙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