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十三)武德乐昭烈舞

天造草昧,时难纠纷。孰拯斯溺,靡救其焚。

大人利见,纬武经文。顾指维极,吐吸风云。

开天辟地,峻岳夷海。冥工掩迹,上德不宰。

神心有应,龙化无待。义征九服,仁兵告凯。

上平下成,靡或不宁。匪王伊帝,偶极崇灵。

享亲则孝,洁祀惟诚。礼备乐序,肃赞神明。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在祭祀庙宇时的宏大场景与神圣氛围。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权力,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与礼仪的重要性。

“天造草昧,时难纠纷”,开篇即以天地初开、世事纷乱的背景引入,暗示帝王的出现是为了拯救苍生,平定动乱。“孰拯斯溺,靡救其焚”进一步强调帝王的救世使命,他们如同救火者,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人利见,纬武经文”赞美帝王不仅拥有武力,更具备治理国家的文治才能,是真正的贤明君主。“顾指维极,吐吸风云”则形容帝王的决策如同掌控天地,具有深远的影响。

“开天辟地,峻岳夷海”歌颂帝王开创伟业,如同开辟新天地,征服高山大海,展现出帝王的雄心壮志与非凡功绩。“冥工掩迹,上德不宰”赞扬帝王的德行高尚,不以权势自居,而是以德服人,影响深远。

“神心有应,龙化无待”表达了对帝王神明般智慧与能力的敬仰,认为他们的行动总能得到神灵的响应,如同龙之变化,无需等待。“义征九服,仁兵告凯”强调帝王以正义之名征伐四方,最终以仁慈之兵取得胜利,彰显了帝王的仁德与智慧。

“上平下成,靡或不宁”指出在帝王的治理下,国家上下安定,没有不安定的因素。“匪王伊帝,偶极崇灵”表达了对帝王作为国家领袖的崇高敬意,认为只有帝王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享亲则孝,洁祀惟诚”强调了帝王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祭祀的虔诚态度。“礼备乐序,肃赞神明”最后总结,帝王在各种仪式中都遵循礼仪,音乐有序,对神明表示敬畏与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高度的象征性和华丽的语言,展现了帝王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对于国家、人民、自然乃至神灵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理想君主的崇高期待与赞美。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十四)文德乐宣政舞

圣武丕基,睿文显统。眇哉神启,郁矣天纵。

道则人弘,德云迈种。昭冥咸叙,崇深毕综。

自中徂外,经朝庇野。政反沦风,威还缺雅。

帝作穆穆,格于上下。维享维宗,来鉴来假。

形式: 四言诗

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十五)文正乐光大舞

玄历已谢,苍灵告期。图玺有属,揖让惟时。

龙升兽变,弘我帝基。对扬穹昊,寔启雍熙。

钦若皇猷,永怀王度。欣赏斯穆,威刑允措。

轨物俱宣,宪章咸布。俗无邪指,下归正路。

茫茫九域,振以乾纲。混通华裔,配括天壤。

作礼视德,列乐传响。荐祀惟虔,衣冠载仰。

形式: 四言诗

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十六)皇夏乐

孝心翼翼,率礼兢兢。时洗时荐,或降或升。

在堂在户,载湛载凝。多品斯奠,备物修膺。

兰芬敬挹,玉俎恭承。受祭之佑,如彼冈陵。

形式: 四言诗 押[蒸]韵

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十七)高明乐

仰榱桷,慕衣冠。礼云罄,祀将阑。神之驾,纷奕奕。

乘白云,无不适。穷昭域,极幽涂。归帝祉,眷皇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