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湖山多胜处,名迹谁能辨?
南峰公再游,清浊遂一换。
凛然执议力,岩石亦革面。
奎宿招以来,钱神俄自窜。
逐贫与送穷,杨韩弄其翰。
今君亦有逐,二子当惊惋。
平生吾东坡,异代独眷眷。
敢怀争墩意,易此执鞭愿。
他年身将隐,姓名应已变。
洞口扫花人,安知即风汉。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描绘了杭州南高峰烟霞洞一处古迹的变化。诗人首先赞叹西湖山水之美,名胜众多,但并非人人能识其真谛。南峰公再次游览时,目睹财神石刻被汤蛰仙斥责并更换为苏东坡像,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民众对东坡的敬仰和对财神崇拜的淡化。
诗人感慨东坡的影响力,即使在异代,人们对他的情感依然深厚,甚至愿意放弃争斗之心,转而效仿东坡的淡泊。他还预见自己将来可能归隐,名字或许会随时间改变,但洞口扫花之人,未必能识得真正的风雅之人。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场景,表达了对东坡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情怀和时代变迁的观察。
不详
古称愚黔首,亦曰毒天下。
此策今不用,科举宜可罢。
陶公论未竟,已遭肉食骂。
驱之侥幸途,风俗焉得化?
矧兹灾流行,秋暑酷于夏。
万人在狴犴,僵仆相枕藉。
疫来犹防之,何故反见迓?
区区鼠且腐,岂足鹓雏嚇。
更莫嘲陈生,逃威入鸥榭。
林杪江声竞入楼,楼前孤月迥凌秋。
一年又觉凉风起,万里空怜楚水流。
稍厌高谈从扪虱,莫教幽兴负盟鸥。
胜情胜具犹然在,便合烟波纵钓舟。
无术移常熟,虚闻罪合肥。
词臣私激烈,国是苦乖违。
议礼书终上,论兵士稍归。
虽云谋不用,正色自崔巍。
病废卒难起,平生意遂沉。
函书驱左腕,兴学折深心。
伯道天何在,翁卿政可寻。
死灰为君灭,郁郁涕盈襟。